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俞正声在世博开园100天之际接受上海媒体联合专访

1
青岛新闻网 2010-08-11 08:53:08 东方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不断改进 奋力向前

    ——俞正声在世博开园100天之际接受上海媒体联合专访

    一、展期过半,任务没有过半,必须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

    记者:俞书记,您好!今天我们带着很轻松的心情采访您,因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上海世博会平稳有序、安全有效运行100天,令人高兴。开园前夕,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责任很大

、动力很足、非常疲劳,晚上常常睡不好觉”,那么现在,上海世博会已经展期过半,是否可以说任务也已经过半?您是否也可以松口气了,能够睡好觉了?

    俞正声:睡眠可能很难恢复了。当然,那是开玩笑的话。展期过半,但是我们任务并没有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嘛。世博要做到“成功、精彩、难忘”,我们还有84天。

    我们以前讲184天要一天一天地熬,为什么说“熬”?因为每天都有很大的客流量,每天都可能发生一点事情,这些事情都要迅速地处理好。每天都有几十万人在园区,我们要尽可能让他们满意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还不能说任务过半。

    另一方面,我们世博会的关键,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秩序。安全的问题不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不到最后一天闭园的时候,都不敢大意。所以,安全的问题没有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说法。同时,随着世博的进展,我们安全管理的一些办法和规则,甚至某些薄弱环节,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知晓,想在园区制造一点事件的人对我们的了解就更清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的压力跟第一天开园一样,丝毫没有减轻,反而需要提高更多的警觉性。

    再一方面,从秩序的角度,我们有大客流的考验,最担心的是9、10月份。我们现在售票已经售了5500万张,这是前两天的数字,这两天又有增长。手里有票而没有入园的,大概还有近2000万人次。票还要天天卖啊,如果9月、10月,每个月使用1500万张的话,平均一天就是50万人次,这个压力是很大的。我们经过了100天的运行,园区最高峰是55.7万人,我看不能突破60万。突破60万,园区会非常困难。园区是照着平均40万人、高峰60万人设计的。卫生间、餐饮点、各种休息设施,是按照这个规模来考虑的。人太多了,设施和人就不相适应了。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考验,所以,我们提出“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不自满,不要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不松劲,因为大家都很疲劳了,不能松劲;不懈怠,不能碰到事情大而化之,掉以轻心,不能采取这么一个态度。

    二、各方努力,不断改进,园区秩序和环境一天一天变好

    记者:除了安全是重中之重外,开幕之前您提到客流的均衡以及观展的秩序是您最关心的。进入6月以来,客流均衡已渐入佳境,之前平均客流40万以上,最近几天天热,日均客流保持在35万左右。我们做到这一点有什么诀窍吗?

    俞正声:客流均衡不能说完全做到了,因为9、10月份天气比较凉快,将来售出多少票,心里还没有底。我们虽然有很多预测,但很可能9、10月份有很大的客流,要超出现在的情况。

    但是整个前一阶段,基本上符合我们原来的预期,就是日均40万左右,秩序也越来越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对客流没有采取行政的手法,没有说人多不让你来,人少了组织观众看,没有采取这种办法。这是靠不断地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引导、告诉大家。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客流的预测系统,根据这一天外地到上海的人数,根据这一天入园的情况,根据每一天入园的规律,建立一个模型,来预测第二天的入园量。这个预测大体上是准的,除非第二天早晨突然来了一阵暴雨。所以,如果我们预计第二天有超过50万的人,就会在头一天的电视新闻或者电视节目,打上“飞标”字幕提示,预测明天客流会达到多少,请大家注意。采取舆论宣传,跟大家通报信息,通过让参观者自己选择的办法来调节客流,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主要是采用这个办法。当然还有你们宣传媒体,不断地介绍哪个场馆比较好,把大家看得少的场馆的精彩之处介绍出来,对均衡东西园区客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观秩序,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世博开园之前,我们预测了很多情况,但我们没有把场馆门口秩序作为一个突出问题,试运营期间这个问题暴露得很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的头一步,就是把软围栏变成硬围栏。历届世博会采取硬围栏排队的情况很少。很多外国场馆也不希望门口有硬围栏,认为对外国场馆的形象有一些影响。我们要说服他们。第二步,硬围栏体制建立起来之后,总得有人来维持秩序。场馆有一点安保的队伍,远远不够。我记得是在试运行期间,我们觉得维持秩序是一个大问题,便通知各区抽调人员,全市大概抽调3000人,只谈任务,不讲条件,3天到位。光这一点还不够,就请武警在我们最热门的场馆,一起参与维持秩序。上了人还不够,还有一个排队的方法问题。就是创造一种“波次放行”,前面走空了,后面再放一排过来,慢慢过来,避免在一个区间里面排队的人过于拥挤。

    但是不是到此为止了呢?还不够。还有天热的问题。天热你要加棚子,有一些外国场馆,他们的习惯是不加棚子的。这要说服他们。世博会不是我们说了算的,是跟大家商量办事的。有些外国场馆棚子搞得很低,得说服他们变高。有些外国场馆至今也没有说服他们变高,还是很低。很低带来问题,电扇不容易加,喷雾装置也不容易加。

    再往后呢,园区的组织者买了很多箱冰块,放在了排队区的两侧。一个是降温,一个是排队的人拿毛巾沾了冰水擦一擦,感觉很舒适的。现在发展到旁边的安保志愿者把它捣碎,让大家装些冰块往里面走。

    记者:这是在运行过程当中发挥了群众的智慧。

    俞正声:有领导的,有部门的,有底下干部的,我也参与了出主意,有些就是管理部门的主意,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结果。很难说哪个主意是谁出的。就这些也还不够,原来的排队区里面很脏,大家吃点东西就往地上扔。有的实行“波次放行”的,环卫工人就等区域空出来时再进去扫,但是也很难。排队如果很长的话,中间的人如果有中暑,他们很难出来。后来就改成了两行之间有一个小隔离带,里面放上垃圾袋,可以走人。你要上卫生间可以从这里头出来,由安保志愿者给你发一个证。总之,由于我们不断地改进,使我们的排队环境逐步改善。当然,参观者本身也不断地适应,一开始排这么长的队心里很烦的。现在慢慢地,他觉得排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园区的排队秩序,经过各方的努力和参观者的相互配合,一天一天地变好。

    三、最重要的作风是实事求是,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一件事一件事解决

    记者:坦率地说,在试运行期间看到很多不满意的情况,我们当时都特别担心,认为这么多的问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包括组织管理、服务水平要上一个台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后来发现,各个方面的改善都非常迅速,做到这些主要依靠什么?

    俞正声:依靠我们广大的干部、工人们忘我地工作。我讲的不是套话。我们园区试运行第一天,漏洞百出、狼狈不堪。第一个就是安检,我们安检的机器由于刚调试完,有很多的毛病,人员不熟练,速度也很慢。第二个就是中国馆的预约办法,采取预约机的办法,这么大的客流,采取这种办法是有困难的。第三个,各个场馆门口的排队办法,没有硬隔离,没有一套完善的排队体制。第四个是志愿者,我们的训练办法有问题,志愿者也不熟悉情况,这不能怪年轻的志愿者。第五个就是饮食价格和供应数量也出问题。当然还有其他问题,什么椅子少一点等等。有些问题是我们想到的,有些问题是我们没想到的。没想到的问题,有一些是工作问题,你比如说供应量不足这是工作问题。还有一些是我们原来的判断问题,我们原来担心西藏南路和马当路大客流,门口的安检问题会很多,实际上那天拥堵的是上南路,还有高科西路、长清北路。为什么呢?大家想看中国馆。我们对大家对中国馆的热情估计不足。

    这是估计不足,还有些问题,我们有所估计,就是票检机啊、食品价格啊,但这要检验一下。所以,造成了4月20日世博园第一天试运行,叫作狼狈不堪。

    记者:您竟然用了狼狈不堪这样一个词?

    俞正声:确实是狼狈不堪。但是处于狼狈不堪的状态下,不要急。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什么叫作不埋怨?不要埋怨底下。大家都埋怨,都埋怨世博局,世博局很辛苦啊,干了很多天了,而且很多重大问题,没有一个试运行是难以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的判断错误,也不是他们的判断错误,是我们的判断错误,对人们对中国馆的热情估计不足就是我们的判断错误。一项一项研究怎么解决,要采取正视问题的态度,不是回避问题的态度,不是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的态度,而是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记得那几天天天晚上开会,第一天我们研究问题定了10件事。就是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谁来负责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定。我们定一件事容易啊,而世博局的这些工作人员要不分白天黑夜,把这些装置搞到手、摆上去,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他们是连续多少天的奋战!

    我们幸亏有这么一个试运行。有的问题分歧很多,像中国馆预约券,有人主张网上预约;有人主张是进园之后再排一个队,去领预约券;有人主张干脆不要预约券,就在中国馆门前排吧;还有主张现在的办法。中国馆是5万客流量,而且想看的人太多,采取网上预约是有困难的。在园内再排一次队,领预约券不可取,你让人家排两次队干什么。在馆门口排队,几万人的排队。沙特馆一天的入馆数量2万人,你看现在排队排到什么程度了,中国馆是5万人的流量,这个排队不知道要转到哪些地方去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采取现在的办法。当然,现在的办法也有缺点。入园的时候就发券,他不想要的也给他了,容易导致黄牛倒票,这是它的缺点。但是利弊权衡,这个办法最稳妥,两弊相权取其轻。

    一开始,我们就采取不互相埋怨、而是互相支持的态度。园区是最困难的,各部门要支持园区,大家都往前迈一步,减轻园区的压力。同时园区能交出的工作就交出去,比如说餐饮交给商委等,园区集中精力解决服务问题。大家都迈出去一步,互相团结,互相支持,一件事一件事解决,正视问题,不回避问题,所以才有了目前的局面。

    记者:对于试运行和运行期间的一些问题,您态度一直非常明确,多次提到不回避、不掩饰,要认真地研究,不断地改进。大家把它视为办博到现在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对这个财富的价值,您怎么看?

    俞正声:说是最大的精神财富不一定准确,它是我们一贯的工作原则,对问题不要掩饰,也不要炒作。4月20日有很多问题,我当时想的是不掩饰、不炒作。我们一个政协委员,给我送了一摞子香港的报纸,里面有对一些问题的负面报道,我翻了一下,这些事我都知道。那天我坐在指挥中心的时候,大屏幕可以看十几个画面,现场的情况一清二楚。所以,他们的报道我都很清楚。怎么对待这个问题?不回避,不要回避这个问题,有问题你就要承认。不炒作,就是不要渲染,炒作之后搞得我们工作人员信心都没了,世博会怎么搞?还是要鼓励大家。一个基本的工作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你看一看今年1月份韩市长的工作报告,讲我们工作中的问题是不回避的。我们去年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讲问题也是不回避的,我们一贯主张不回避问题的原则。当然我也不赞成故意炒作,把一个问题渲染。有些问题是暂时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是工作中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制度性的问题。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这个事情才能前进。有人说它是一笔财富,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实事求是的传统,这是毛主席、小平同志再三强调的。作为一个领导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不能是政客。什么是政客啊?政客是做秀的。政客的作风势必要掩盖矛盾、掩盖问题,他怕自己丢选票。共产党的作风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办世博会最重要的一个作风就是要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讲过,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这就是反映一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

    四、我们不赞成她们的做法,不等于不保护她们的权利

    记者:说到改进工作,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5月30日在园区内举行的韩国古典与流行音乐会,游客热情非常高涨,争抢入场券,导致个别歌迷中暑。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意外,但这件事给活动的组织方提了一个醒,在以后的活动当中,方法要改进。

    俞正声:在园区内不组织重大的歌星活动,是我们在2月份定的原则。因为进去可以领票,领票和买票不一样,很容易争前恐后,秩序维护很困难。当时问有没有已经预定演出的,告诉我们只有日本的“SMAP”团组,此外还有一个韩国的,影响力不大。

    到5月29日晚上,就发现很多人在园区出入口的那个围栏外面坐着。主要都是20岁以下的小女孩子们,她们的狂热程度,我们没有想到。所以,杨雄同志、洪浩同志当天晚上开会部署,第二天安排警力布置硬隔离,使排队秩序不混乱。但当天晚上的这个部署还是估计不足,第二天歌迷就拼命往里跑,跑的速度又快,我们布置的警戒线也冲破了。跑的过程当中,有人扭伤了脚。后来换票换了1000多张,把预定要换的换了,就停止了。当时这些人不走还在那里等着,从早晨一直等到晚上。晚上我去了,看看这个晚会还能不能搞啊,他们怎么老在这儿啊?先是使在那里继续希望进场的人和外面隔离,只能出不能进,把门口妨碍演出正常秩序的人数压缩到最低限度。然后呢,设置了若干个隔离线,使有票的人可以有序入场。大家入场差不多了,我们又跟韩国方面商量,里面还有一定数量的座位,就把这些等了一天的小女孩子又放进去了。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网上说受伤了多少人、打武警,没有发生这个情况。女孩子嘛,她们对武警没有什么,就是一种狂热。她们做法对不对呢?当然不对,你狂热不能冲警戒线啊,但是她们是小孩子,不能过多责备小孩子。有些人认为不该对韩国的歌星这么狂热,这个观点恐怕难以站得住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过分狂热固然不好,但她喜欢这个东西无可非议。作为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这么做,你是有权力的,但是你不能强加给她。现场就有一个老太太,她坐在草地上,坐了一天了。她说我的孙女进去了,我要等她出来。所以,对于这些狂热的歌迷,不能采取简单的做法。是不是把她们拉走?不能这么办。如果场内有空间,还要放她们进去,还要爱护她们。她们的做法不好,但不等于要对她们采取粗暴的办法,要爱护她们。她们在那里守一夜的时候,我们的武警,我们的公安干警给她们送水,天冷了给她们把雨衣披在身上。要爱护她们,关心她们。不赞成她们的做法,但不等于不保护她们的权利,这是我们处理事情的原则。

    五、观展人数多少不是决定性因素,无论如何不动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

    记者:回看刚刚开园的时候,也有令人挺担心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客流最少的时候不足9万人,那个时候俞书记您担心过吗?

    俞正声:担心,说不担心也不对。因为我们在国际展览局大会上有一个注册报告,是经过会议通过的。这个注册报告中我们预计是7000万人次,是一个预测的数据。平均40万人,高峰60万人,极端高峰80万人,这是报告里面写的。现在看这个预测应该说是准确的。平均40万,这是比较准确的。极端高峰80万,我看不行,我们受不了,极端高峰到60万我看就到头了,到60万我们就想办法劝大家千万不要进场了。里面人太多了,容易出安全事故,总要想办法劝劝大家。

    5月份一开始人很少,人太少了,毕竟是一个问题,好像大家都不想看似的。办了半天世博,大家都不想看,办世博就很没有兴趣了。这个时候我们研究过多次,第一条就是讲7000万是预测数,不是我们必须争取的数字。这是第一条。这一条不是那个时候才讲的,今年3月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团有一个开放的、记者们可以旁听的会。有一个记者就跟我提一个问题,说你们怎么样、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达到你们7000万的承诺。我说不是承诺,是预测。我们代表团都乐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研究,达到7000万人次预测的数固然好,6000万就不好吗?不一定,6000万、5000万观众看着很舒服,未必是不好的事。第二条,无论如何不能动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有的人说人少挺没面子的,我们组织一点观众吧。世博会不能组织观众,为什么呢?它是群众自愿参观的,而且自愿参观情况下还要“受罪”,排队是“受罪”啊。他还要花钱,就是你大礼包送给他,他进来吃饭要花钱,他坐车要花钱。它是一个群众花钱,还要受适当的“罪”,才能得到适当的幸福和感受,是这么一个活动。这种活动采取组织的办法是不适宜的。虽然参观世博可以得到知识,得到启发,或者说得到某种教育,但是这种东西是要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

    我们当然也提出过一个要求,要求市里各区的干部、各有关局的干部要看城市最佳实践区。我们提出各区要组织乡镇的领导看一下最佳实践区,这是送上门的学习机会。最佳实践区的很多做法不一定我们现在能做,它的很多绿色建筑、绿色的理念是需要成本的。但是很多思想和理念,我们是可以受到很多启发的。

    记者:您认为客流达到预期和世博会的成功与否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或者您怎么看待这个关系?

    俞正声:人数多少是一个相关因素,不是决定性的因素。5000万、6000万可以说是成功的,7000万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主要不取决于人数。我心里希望是多少呢?我心里希望每天30万人,大家看起来比较舒适。每天30万人,总数就5000多万,不到6000万吧,我觉得也可以了。现在看来7000万是要突破了。我们希望不要出现9、10月份的极端高峰,每天突破50万就受不了了,40几万还能够忍受,55万就很勉强了,突破60万那是非常难受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有可能的话尽可能提前。当然现在天热,但现在30几万人次,特别是晚上,南方人对这个天气还可以忍受的,最好抓紧看。

    记者:现在放暑假,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参观世博,对于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和提醒呢?

    俞正声:参观者一人一个想法。孩子们第一要自愿来。我们上海市教委通知各个学校,不要组织学生参观。组织孩子们参观弊端很多,参观是一个自愿行为。我听说有的学校暑期作业布置(作文)参观世博会有感,这个方式不好,等于逼着他们参观。孩子们参观,重要的不是我们的建议,而是他们的喜好,喜欢什么看什么,孩子们进来就是玩,别给他赋予那么多学习任务。他们好好玩就是了,怎么高兴怎么来。要说给他们一点建议,就是不要挤着看排大长队的馆,多看一些排一个小时的馆,来日方长,他们还年轻,把一天的时间耗在四五个小时的长队上,对孩子来说太可惜了。所以,多看、多玩,怎么高兴怎么来。

    六、千千万万同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世博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记者:台风和雷暴雨都是接下来有可能迎来的考验,而当前最大的考验就是高温天气。参观者辛苦,一线工作人员更辛苦。前两天您到园区慰问,有一个镜头大家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您为一位工作人员擦汗,很想知道您当时的感受。

    俞正声:战士很辛苦,的确很辛苦,衬衣都湿了,汗一直往下流,我是下意识地帮他擦一下。不光是战士们,还有公安、安保志愿者等。有一个女安检员带病上岗,要蹲下起来多少次。下岗的时候,一下晕倒了,门牙磕了几颗,缝了好几针。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这样的事情园区有很多很多。我在园区里面看到一个志愿者,白头发的,在场馆门口维护秩序。我问他,你这里为什么不安一个遮阳的东西?他说我得来回地走啊。我说你带伞没有?他说我不能打着伞啊,我没带。我说下雨天怎么办?他说下雨淋湿了挺好的,淋了舒服。50多岁的一个老人啊,就这么工作。所以,我们的很多事情是靠基层一线的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负责沙特馆的一位安保人员姓田。他们一般工作安排是工作十几个小时,第二天休息一天。他是工作完十几个小时,晚上住在那里,第二天早上把上午班上完,下午回去睡觉。从开园到现在一直如此。

    我们园区为什么有很多工作可以改进得快,为什么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秩序,主要靠这些园区和全市的很多同志。大家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知道白天黑夜地工作,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像环卫工作,扫地要戴着帽子,有的帽子还要遮住脖子,这么热的天,一班从早晨5点一直到下午4点多,然后再有一个班干一夜。我问过一个女同志,我说你衣服是不是每天湿几次啊?她说是的,湿几次又干了。我说工作很辛苦,谢谢你。她说习惯了。我说你工资多少?她说2000多一点。我说低不低啊?她说挺好的。她是闵行的一个女工,她没有认出我,她不是当着领导说好听的话。我怎么知道她没有认出我呢?过两天我收到这位女工的孩子的信。当时我跟这位女工谈完之后,旁边一个人要过来跟我照相,我跟清洁工说我们三个人一块照吧。孩子信里跟我说,照相的人后来跟女工说,刚才跟你照相的是咱们市委书记。我知道这个女工当时没有认出我,她的回答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她觉得她工资可以了,她觉得她做的都是应该的。

    我们园区能够有这么好的环境,这么清洁的环境,很少有人埋怨我们的厕所,在大活动里面,这么干净的环境,这么干净的厕所是很少有的。靠什么?靠我们一线千千万万人在那里,忠于职守,辛辛苦苦地工作。我看到那个战士,我就想到很多这样的人。

    记者:很多“小白菜”刚开始当志愿者的照片都是白白胖胖的,但现在都晒得像黑炭一样,我们都特别感动。这些志愿者其实是所有工作人员的缩影。每个人都尽全力奋战世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这么精彩的世博。

    俞正声:志愿者很不容易,刚上岗试运行期间埋怨声一片。这首先是我们的责任,培训的方法不行,后来我们改变了,我们先请他们进园,自己去转,自己去看。第一批志愿者是复旦的,可能还有别的学校。他们自己搞了一个志愿者的手册,几十万字。就是每个岗位,人家可能问什么问题,问题怎么回答。后来,又把这个手册送给了下一批志愿者。这个靠我们是做不出来的,它变成了一个很自觉的改进工作的动力。我昨天看报,我们A、B片区管理工作的副部长叫莫贞慧,她写了7万多字的工作手册。这个不是我们下达的任务,她把自己的工作梳理下来,哪个岗位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什么问题怎么处理。

    我们园区内每天有10万名职工在里面工作。世博局的人是少数,2000人吧,大量是各种服务团队,包括餐厅、环卫、公交司机们,这些人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当然,个别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绝大多数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使得我们园区秩序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改善。

    记者:如果说“小白菜”们是大家看得到的一道风景线,那还有看不到的风景线,就是园区内的20个临时党委以及它们身后的一大批共产党员。您对他们如何评价。

    俞正声:我们的党委、我们的党员确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像中国馆成立了临时党委,这个临时党委管什么呢?中国馆情况很复杂,有31个省区市馆。中国馆的馆长是国家贸促会派来的,中国馆的具体工作人员是上海市组织的,还有各种服务团队在里面。怎么样使这些人形成一个统一的意志,形成互相配合的局面?我们就建立了中国馆的临时党委。你不管来自于哪个省,每个省区市展馆都要建立一个支部,在中国馆临时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馆临时党委的任务是干什么呢?第一,要团结好大家,一起为世博的目标服务。第二,要服务大家,就是来自各方的人有什么困难,要帮他解决。第三,要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第四,通过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使各个省区市馆和中国馆有一个蓬勃向上的气氛。一开始有很多扯皮的事,成立党委之后慢慢地磨合,现在非常团结向上,这就是党委的作用。

    七、对涉博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明察暗访,依法整治打击

    记者:现在世博纪念品热卖,在园区周围有一些小商贩在卖假海宝,还有假的纪念品。另外,预约券非常热,有倒卖预约券的情况,甚至还有卖假预约券。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俞正声:现在有倒卖、伪造跟世博有关的票、券、物的行为。这当然是违法的。在这些方面,就是要加大依法整治的力度,公安、工商携手,已经搞了一段时间,有所好转。同时也要研究遏制它的措施。比如说伪造中国馆的预约券,我们现在搞成智能预约券了,这个难以伪造。

    倒卖入场券,就是世博园区的门票。有收购大礼包的,有人不去,低价卖了算了;还有的就是拿学生证买学生票,学生票便宜嘛,卖给门口的人。这里面的漏洞,要加强明察暗访的力度,依法加以处理。

    记者:前段时间园区内出现小贩贩卖盒饭,我们分析认为,可能同园区内餐饮价格偏高有关。大家关心,园区食品价格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吗?

    俞正声:园区的餐饮价格,是按照繁华市区的同类商品的价格,跟餐饮企业的合同上是这么写的。这势必给多数人的感觉比较贵。我在园区里也吃过一次面,据说跟园区外差不多价格。我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人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在文化中心的地下,那个地方去的人少,不用排队,去那儿就吃,价格跟外面差不多。但是一碗面上来,面条好像份量少一点。所以,大家反映园区内价格高,是有道理的。按照同类繁华地区的价格定价,有没有它的原因呢?也有,因为物流成本高。进园区的入园安检、车辆安检,物流成本比其他地方要高一点。世博局为了使他们降低成本,已经把原定按照销售额8%作为占用物业的一种费用降到3%,降了5个点。同时,市里组织物价局进行物价检查,要求明码标价。市物价局判断你这个标价和繁华地区的同类价是不是大体相当,大家如果发现它标的价和销售的价不一样,你们要举报。但是我估计大多数人感觉价位比他平时接触到的要偏高,这恐怕是事实。为解决这个问题,试运行的时候,新亚大包进去了,现在还有卖面包,卖一些方便食品,使低消费的人也有他的消费渠道。

    园区内推着小车卖盒饭,这是禁止的,因为盒饭来源不清,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天热以后危险性很大。但是有一些餐馆门口有卖盒饭的,这个我们支持和鼓励,因为它价格便宜。要通过正规渠道去取得比较便宜的食品,同时要避免有风险的食品。

    记者:在世博会开幕前,您强调反对不正之风。现在已经开园3个多月了,各个场馆的工作人员都特别熟悉了。我们也听到一些反映,有工作人员彼此互开“方便之门”。对于工作证的使用以及VIP待遇方面,我们有什么样的规定和管理措施呢?

    俞正声:利用工作证看世博园,规则上没有禁止。世博园区的工作人员,他在工作之余看世博园并没有禁止。现在工作证的弊端是什么呢?就是每天早晨在还没有开园之前,有工作证的人提前入园,他跑到热门场馆排队,把最先的位置占了,这对游客不公平。现在我们进行查处,跟参展方达成了一致,这种行为侵犯了参观者的利益,利用工作证提前去排队,各个参展方要处理。有的参展方警告,有的就开除。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这个情况有所好转。

    至于说世博园区开的时间长了,彼此熟悉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走VIP通道,或者叫做绿色通道、快捷通道吧。这个情况是有的。绿色通道的问题,园区的组织者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谁能够走这个通道,是参展方的权力。比如说我开了一个馆,我让谁优先走,是我的权力,组织方无权干预。但我们商量了一个规则,年纪大的是不是让他们走。商量来商量去,最起码的线是75岁,超过75岁让人家走,腿上有残疾的也是不是让他们走。这个参展方都同意了,变成大家共同愿意执行的共识,但并不是强制性的,有些馆至今没有执行。

    正因为是参展方决定的,所以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会发生。那么组织方干什么呢?组织方的任务就是把组织方推荐给参展方享受贵宾礼遇的这些人,要按照有关标准来执行。

    八、世博会文明状况是好的,有不美好的让大家看见也不用大惊小怪

    记者:有议论表示,这次世博会“绿色通道”的使用和一开始存在过的争抢“预约券”现象,暴露了参观者素质问题。但许多人对园区排队秩序、参观者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等文明行为的表现也有充分肯定。您对园区内观博文明程度有何评价?

    俞正声:文明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中国现阶段我们经历了快速发展,应该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所以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不奇怪,我们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要展示,但是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有很多美好的,也有不美好的,不美好的让大家看见,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有插队的,我们插队情况比很多国家要严重;也有不正之风,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是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世博会中间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随着世博会的推进,它也在不断地改进,大家有一个适应过程,现在的排队就比以前好多了,不排队,就有一个公众的谴责和舆论的谴责。但是,不文明情况是存在的。

    另一个方面,是要适应这种不文明的情况,要改进我们的工作。有些不文明的情况,比如说扔垃圾,你多装几个垃圾袋,大家就扔进来了。当然你自己带一个垃圾袋,参观完再扔,这是更高的文明要求。而现在没有达到这么高水平的时候,可以在参观通道的两侧多装几个垃圾袋,设施要替大家考虑。当然装了垃圾袋比不装要难看得多,但是,我们的设施要符合我们现在的文明情况。硬隔离围栏比软隔离围栏就是难看,也是为了适应现在的状况。有些人为了抄近路老是踩草地,那就把草地改成硬路。那天我给世博局又出了一个课题:有些地方,人们就愿意躺在草地上。我说能不能换成人造草皮,塑料的,让他们躺算了。从文明的角度,他躺在草地,人少没有问题,人多了把草地都压坏了,现在总要考虑这种情况。我们的文明程度还没有到这个水平,我们要使不文明的影响减少。

    记者:其实世博会也是一次文明程度的大检阅,像您说的文明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交出来的答卷会让人越来越满意。

    俞正声:现在比以前越来越好了。所以,从我们现在的国情和全国的一般状况而言,世博会的文明状况是好的。

    九、这些馆拆不拆?原则上要拆除,少部分保留有可能,具体还在讨论中

    记者:我也注意到前一段时间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世博会的闭幕日期不会往后推,但是中国馆在闭幕之后继续开放一段时间。公众比较关心会开放多久,大家非常关注的热门场馆会不会保留呢?

    俞正声:世博会闭幕时间肯定是不会推后的。我们的申请报告当中都规定了开幕日期和闭幕日期,写得很清楚,世博会结束时间就是10月31日,这是没有疑问的。

    这些馆拆不拆?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是在国际展览局的大会上通过的,原则上要拆除,而且限定时间要恢复原状。参展方他们的责任是要拆除,并且要恢复建设前的原状。也有特例,参展方跟组织方共同认为有保留价值的,可以留下来。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来,可以留少部分,少部分展馆留下来是有可能的,其它的原则上要拆除。具体留还是不留,如果留,留哪些,都还在讨论当中。

    记者:这个悬念的揭晓也要等到世博后期。

    俞正声:中国馆已经说过了,闭幕之后还要至少开半年,大家还没看够。要做一个计划,那时中国馆要开,走什么通道,怎么参观,怎么排队,就不一定采取预约券的办法了,也不会早上9点搞到晚上11点半了,恐怕就是正常的上下班时间,保持一个正常的节奏。方案有待细化,比如说是免费票还是适当收一些维持运营的费用,都没有定。

    十、办博实践证明,上海干部群众完全可以信任,可以依赖

    记者:现在展期已经过了一半多,您认为上海世博会举办到现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推动科学发展的意义是不是体现得越来越清晰了,接下来的工作会不会重点转向发挥后世博效应?

    俞正声:发挥世博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我们立了课题,请一些专家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世博会肯定会对上海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而且已经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交通的改善就是一个明证。我们原来设想的很多应对交通拥堵的方案都没有用上。包括限制公车等都没有用。现在大多数时间的交通比去年同期还要好,主要是轨道交通发挥了作用,这就是世博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很大的收获。

    从长远来看,世博的城市发展理念、节能减排理念,以及世博科技,对我们上海的发展具有持续的推动力。不过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办博的一种精神,世博会结束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总结一下。我现在想,第一,当年敢办博就不容易。这么难的事,当时是黄菊同志、匡迪同志在上海的时候,下定决心要办,我现在想他们胆子真大,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第二,就是办博过程当中很多同志涌现出的精神和决心。从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20日试运行前,很多人问我们,你们搞不完吧?我当时问了世博局管基建的同志,叫丁浩,他原来建设过上海光源工程,光源工程的要求是很高的。我说你跟我说老实话,能不能按时完工。他说能。我在工地上问世博文化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是上海建工集团的,也是白头发了。他说我搞了一辈子工程,这个工程是进度最紧的,我们进场太晚,设计方案定得太晚。我问他能不能如期完工,他说您放心,保证能。真的是按期完成了。他们身上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我们上海的这些干部是可以信任、可以依赖的。我们对自己的市民要有信心,我们对自己的干部要有信心。

    我们的开幕式,第一场彩排我看了。总导演是滕俊杰。完了以后,大家提了很多的意见。最后我说,就听滕俊杰的,你该怎么定怎么定,不管谁讲什么话。开幕式一场下来,其实很难,30分钟文艺演出,你又不能讲场面,你跟奥运会不能比场面。30分钟能演什么?演出一个精彩的开幕式,非常非常困难。最后开幕式演完之后各方赞誉声不断。中央领导跟我们说,非常好,既体现了海派的文化,很精致,又体现了五大洲同庆。中央领导人把我们节目的核心东西一下子抓出来了。

    这就说是要相信我们的干部。我们上海的群众,我们上海的干部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

    我今年3月份开完人代会坐飞机回来的时候,东航的一个乘务员,后来我知道她是乘务部四分部的党总支书记。她跟我说,俞书记啊,你放心吧,我们能做好,而且能做得比你想的还好。事情真是这样,我们上海能做好,而且比我想的还要好。

    记者:从申办到筹办、到试运行到现在,整个过程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筹办世博的经验和财富与接下来“十二五”规划会结合在一起吗?

    俞正声:搞好“十二五”规划还是要有一种精神。上海处于经济转型期,不能追求过高的发展速度,但是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面临很多的难题。转型是很难的,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需要一种改革的精神,需要不断破解难题的精神。所以,讲到世博与“十二五”,首先是发扬这种精神。现在世博还没有结束,谈不到总结这个精神。但是我们经历的过程,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干部是有这种精神的,那就是拼命工作,努力向前,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只要有这种精神,“十二五”可以克服很多困难。当然世博的很多城市发展的理念,我们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要很好地吸收,如人与人互相融合的理念,城市协调发展的理念等等。

    记者:世博带给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我们作为媒体也要结合“创先争优”、“立功竞赛”活动,进行深度挖掘和报道。俞书记对此有什么建议呢?

    俞正声:我看昨天解放日报四版写了很多世博的事,有几篇报道都写得很好,把一个活灵灵的人写出来了。写世博报道要写人,写大家怎么样为参观者服务,为参展者服务,怎么忘我工作,在忘我工作中得到自己心灵的升华。写好报道要深入,跟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就可以写好。

    十一、看到群众的肯定,我感觉到我们工作的价值

    记者:您是2007年10月27日来到上海,今年10月31日世博闭幕以后,您到上海差不多是整整三年的时间,办世博的这段感受,应该是从政生涯里特别难忘的吧?

    俞正声:对。办世博是非常难的事情,2、3、4月份是抓工程进度,一度认为我们搞不完工程进度。4月20日以后主要是园区秩序,离开园只有十天,要迅速调整到位,这段时间压力是最大的。现在进入平稳运行,但要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仍然不能松懈。这是我工作那么多年来,最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制度和办法,需要靠实践一点点摸索和推进,逐步形成一些新的制度。

    记者:这也是您作为理想主义者面临的新挑战?

    俞正声:这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个机会。

    记者: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在这100天过程当中有那么多的感触和感动,您有哪些特别骄傲、特别自豪的瞬间,要跟我们分享的呢?

    俞正声:我有一天看园区,好像是在亚洲广场,过来一个女同志,她说她的爷爷想跟我照个相。我说好,请他来。她爷爷过来了,我跟他照了一个相。我问他多大年纪了?他说92了。我说92还来看世博?他说看两次了。我说多累啊,他说我想看啊。这是我特别高兴的时候。我们做的工作,90多岁的老人都想来体验一下,这是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最有价值的时候。

    记者:您说世博是场持久战,做一天工作改进一天,一直要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的11点半,这应该成为所有人心中共同的信念。再一次感谢俞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俞正声:谢谢!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大声说出你的爱 微博送大礼帮你度过完美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