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胶南新闻网> 山海胶南 > 正文

青岛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单景介绍(组图)

来源: 2010-08-10 10:07:41

    鲸馆

    鲸馆既是琅琊台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又是一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鲸馆展示的鲸的标本,是1995年在鲸馆西侧海滩上搁浅的一头幼鲸。当地政府和科研部门对鲸在琅琊台下出现十分重视。经专家对鲸进行多方面鉴定研究后解剖,将鲸皮和鲸骨制成鲸标本。胶南市人民政府筹资建起了这座鲸馆。它主体两层,侧体三层。在第一层,展出鲸皮标本。在第二层,展出鲸骨标本,还有其他近200种海洋生物标本,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海豚、海龟等的标本。亭子兰炮台

    亭子兰炮台在琅琊台前的琅琊港北岸,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它是胶南市境内三个古炮台之一,是古代重要的海防军事设施。古人在这里设炮台,足见琅琊台和琅琊港古时军事地位的重要。 徐福东渡起航处在琅琊港的港口码头上有一通刻着“徐福东渡启航处”的石碑。据《史记》记载,徐福东渡日本是从琅琊台前的琅琊港启航的。在中国古代,琅琊港经久不衰,一直是重要的海运港湾和海防要地。现在,港口不仅有渔船码头和货运码头,而且还建有旅游码头。青岛--琅琊台海上旅游客轮码头就在这里。在徐福东渡启航处石碑的东边和西边的不远处,有潮湾古造船遗址和者湾子古造船遗址,当地居民说那是徐福为求仙药和东渡日本修造楼船的旧址。

    斋堂岛从琅琊港码头乘船向东南行0:9公里,就到达那绿树红瓦的海岛,它因“始皇登琅琊时,侍从斋戒于此”(《诸城县志•山川考》得名“斋堂岛”。斋堂岛南北1.6公里,东西0.25公里,岸线周长5.i8公里,面积0.4平方公里。它分南岛和北岛,中间由一道狭窄的沙丘连接。北岛平坦,有居民300多户,以渔业为主,村中居民都是海岛渔家。村右边是泊渔船和渡船的海岸港湾。村左边潮间带礁石嶙峋,退潮时到那里赶海:拾螺、捉蟹、碰海蛎子……南岛是一座海拔69米的小山,山上青松葱笼,林间绿荫野径。环岛山岩陡峭,有许多奇险的景致,也有多处适宜执竿垂钓的好地方。山南头海边的黑石洞和随潮涨潮落而显露隐没的彩画礁石,更是别有一番奇妙意趣的境地。山顶上有一座高11.8米的灯塔,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为海岛点染出一种历史气氛。斋堂岛和琅琊港码头之间,每半小时有一趟渡船来往,游人进出非常方便。

    龙湾在琅琊台东北方,有一片辽阔的海湾,它的水域面积66平方公里,湾口在东岸的大珠山嘴和琅琊台前的斋堂岛之间,这就是龙湾。站在琅琊台看龙湾,它北面的车轮山,东方的大珠山和灵山岛,犹如仙山丛列;西岸的沙滩,好似天上落下的两弯连在一起的金色新月。龙湾就是一轴由古台、仙山、仙岛和新月形沙滩镶嵌着浩浩碧波银浪的画卷。每到东南风达到5级以上,龙湾里就会出现银龙奔腾聚会的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有名的琅琊台龙的奇观。

    在龙湾西岸有一块巨石,朝着陆地的一面刻着“龙湾”二字,朝大海的一面刻着“倏起一龙”四个字。“倏起一龙”原是明代诸城知县颜悦道立在琅琊台上的题为《登琅琊述》石碑上的一句话。历经450多年,此碑犹存。这是古人记述琅琊台龙奇观留存至今的文字实物。

    徐福街琅琊台景区北门设在龙湾岸滩,建有大型环保停车场,接纳游人从龙湾沿北坡登琅琊台。具有秦代宫殿气派的游客中心在北门右侧。从游客中心到停车场之间的徐福街,展现出了秦代街肆市并的风貌。在徐福街广场上,立一尊5.8米高的徐福石雕像,它塑造了开辟中日友好交往先河的徐福驭风踏浪志在远方的形象。

    龙湾海水浴场,不仅滩广沙细,游泳者入海200米水深不及人肩,而且还远离污染,海水晶莹透明。如果碰上刮东南风,人与“龙”同游共乐,更是其乐无穷!从龙湾海水浴场往西100米,是王家台后渔家民俗村。村里有家庭旅馆,还开展一些吸引游人参与的渔家生活和渔业生产活动的项目。百鸟园在龙湾海水浴场正北方300米处的一座绿树茂密的小丘上,各种鸟儿在这里悠然自在地生活和繁衍。

    观龙台

    观龙台是一个宽敞的石砌平台,临海一侧立着一块刻有“观龙台”三个大字的石头置身此台观龙湾里银龙奔腾的景象,离“龙”很近,使人觉得“龙”几乎能跳上平台与人逗乐。这里是观“龙”最近的最佳位置之一。平台向南连着一排石砌台阶,站在台阶上人们会听到一种非常特别的声音,人们称这里为“龙吟回应处”。登完这排台阶,你会看到左侧有一座仿秦汉建筑的亭子,匾额上题写“观龙亭”,此亭临崖头而立,走进亭内看龙湾里龙腾龙跃,有一种在近处俯视的效果,即看得真切,又觉得很有气势。 秦阙

    秦阙是从北路登琅琊台的门。阙由四柱撑一横匾,以简洁朴素的造型体现着秦代建筑凝重大气的风度。匾额上刻着刘海粟题写的“琅琊台”三个字。进阕门走不多远,便登上“观龙桥”,站在桥上,回望龙湾里群龙聚会,可见“龙”们都从阕前经过,好象是在接受检阅,其场面非常隆重和庄严。桥右前方路西侧有一片黑瓦房,绿树和菜圃环绕,这是秦代民居。进入民居庭院和室内,仿佛走进了两千多年前秦代的民间生活之中。 神泉

    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之为“神源”,《太平寰宇记》和《山东通志》则叫它为“神泉”。水质清澈甘甜,水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成分。在神泉一侧有茶室,是秦汉风格的建筑。茶室煮神泉水沏茶,游人在这里一边饮茶赏泉,一边远望龙湾的海光山色和船影,悠然享受大自然对身心的滋养。 云海在春夏之交的季节,海上常飘来云雾,把琅琊台团团裹住。当云雾向四周飘落的时候,会很快铺成茫茫云海,深不可测,琅琊台成了矗立于云海上的天国岛屿。这时,它的四周云浪似山,云瀑如泻,有时似乎伸手可触,有时又叫人觉得可望不可及。云海上还常常有云带、云缕或者云丝向琅琊台上飘来。这时候,望越楼、秦御路、琅琊刻石、观龙阁、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等都处在流动的云中,琅琊台上所有的景点都如同仙境一般。琅琊台景区的每一座山头,每一道山坡和每一条沟壑,因为云海里潮涨潮落的缘故,都成了一幅幅意趣横生的水墨画,而且变化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海市蜃楼

    琅琊台周围的渔民常见海上有海市蜃楼出现,他们称这种景象为“海显乎”。清乾隆年间的《诸城县志》记载,海市要出现的时候,常常先徐徐地刮着东南风。有一次出海市,一道城墙蜿蜒海上,城上的旗向西北方向飘动,连鸟落在旗杆上都看得清清楚楚,还看见有人骑马从城门出来,绕城而行。1994年8月30日,不知什么时候琅琊台东方和南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两座黑色的大山和一座白色的大山,那里原来的大珠山、灵山岛和斋堂岛都不见了。仔细看,那白色的大山被皑皑积雪银装素裹,雍容高洁;那黑色的大山重峦迭嶂,山中还有层林飞瀑,甚是令人向往。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海上三座山逐渐淡了起来,直至消失,大珠山、灵山岛和斋堂岛也慢慢地显露,就象从一个梦境里刚刚回来,它们抛却朦胧,又清晰而楚楚生动地占据着各自的位置。

    行家指点

    琅琊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奇特。要认识和理解琅琊台,认真分析和研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琅琊的那段话至关重要。那段话共38个字:“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复十二岁。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这段话是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从成山和之罘一带往南行,登上了琅琊山,十分高兴,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月。于是迁来了3万户百姓到琅琊台下居住,免除他们12年的赋税徭役。始皇帝在这里修筑琅琊台,立石刻字,歌颂秦的功德,表明自己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足的心情。

    从上述38个字的那段话中不难看出,琅琊台是秦始皇亲自督造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大兴土木,搞了许多古今闻名、中外惊叹的建筑。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墓等工程浩大的建筑,都是秦始皇任命官员督建的,唯独修筑琅琊台,始皇帝留住数月,亲自筹划督促,直到筑台、立石、刻字等事项全部完成后他才离开这里。由此可见琅琊台的地位在秦始皇的心中是何等重要!怪不得自此以后他魂牵梦绕琅琊台,十年间三次登临,也怪不得有包括汉武帝在内的那么多帝王非常向往琅琊台和多次巡游琅琊台。可以说,琅琊台是一座帝王之台。

    通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迁写了秦始皇一生,只有写到他“南登琅琊”时才用了“大乐之”三个字,别处再也没看到他用一个“乐”字。秦始皇五次大规模巡游,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他到过许多风光秀丽和非常重要的地方,而只有在琅琊台才“留三月”。古文中的“三月”是数月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吸引他在此留住这么长时间?秦始皇第一次到琅琊,除为了远播皇威安抚东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祭祀四时主。四时主祠在琅琊山上。秦始皇自北而来“南登琅琊”,“登”的是琅琊山。他为什么一登上琅琊山就“乐”呢?自然是因为这里的山海风光震撼了他。在琅琊山仰俯高天、大海、群山、岛屿等,这里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景致,必然会与他建立一统天下的气概产生强烈共鸣,所以他才“大乐”。“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十个字一气呵成。无论从文意看还是从文势看,一个“乐”字贯穿其中。始皇帝乐的是琅琊山海大地的风光之美。

    在琅琊山上领略到的风光,美在山海雄伟壮阔,也美在奇观迭现。龙景、云海、海市蜃楼等,都是可以在这里常见到的。秦始皇在琅琊山具体看到什么风光景象,司马迁没有写,但秦始皇既然在这里“留三月”,那就肯定会看到许多他在咸阳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神奇景观,这定会对他的内心世界造成强烈冲击。所以可以这样说,秦始皇因景而“大乐”,因“大乐”而“留三月”,而“作琅琊台”,而“立石刻”,以至接受徐福上书,派遣他率数千童男女出海求仙人。所以,司马迁写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琅琊的那段话,既记述了琅琊台的历史和文化,又反映了琅琊台自然风光的神奇魅力,准确生动地写到了琅琊台的真处和深处。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图)
下一篇:青岛达尼画家村(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