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买官卖官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不仅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卖出几十顶甚至上百顶乌纱帽的“卖官书记”此起彼伏,而且“上贡升官”的不正当做法,有跳出潜规则身份、窃踞显规则之位的趋势。日前被查处的安徽省五河县原县委书记徐社新,在6年时间内,将该县所有乡镇和重要县直部门的“官帽”卖了个遍,被称为“官帽售货郎”。据当地一名干部说,徐社新收了钱才会提拔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向其行贿想得到提拔重用几乎不 一个又一个的“官帽超市”开张,兴盛,败露,查处,散伙。人们在为贪官得到应有下场叫好的同时,也不乏疑虑和忧心。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了卖官者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的消息,而很少听说买官者被追究,被收回“官帽”。 买卖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官卖官是非法权钱交易,是交易就有双方,这是一币两面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买官卖官之所以猖獗,正是因为背后存在可以牟取暴利的利益链条:卖官者收巨贿,买官者得要职,盘根错节,循环往复,各自滥用权力榨取政治和经济利益,使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不管是卖官还是买官,其行为都违背了党纪国法,社会危害不容小视,理应都站在被告席上。 因此,整治买官卖官之风,捣毁权钱交易的“黑店”,不仅要抓那些卖官的“掌柜”,也要追究那些买官的“顾客”。只有让买官者、卖官者都付出沉重代价,官帽交易链条才可能被真正斩断。如若不然,抓起了“掌柜”,放跑了“顾客”,“买卖”的行情和规则依旧,那就很可能换个“掌柜的”重新开张。一些地方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买官风险低,违法违规成本低,受到的打击力度小,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事实上对买官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把买官卖官者都一锅端就万事大吉了呢?恐怕还得“宜将剩勇追穷寇”。因为,买官卖官的利益链条不是凭空滋生和蔓延的,其生存的土壤是不良的权力运行环境,诸如个别干部权力膨胀、监督机制缺失、干部任用制度存在缺陷等等。从近年来的腐败案例看,一些领导岗位的干部之所以“前腐后继”,固然与个人腐化堕落有关,但掌权者一家独大、用权者不受约束、监督者绵软无力的制度环境存在,客观上发挥了“贪官孵化器”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中组部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监督制度,相互配套衔接,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力图堵住“买官卖官”行为的后路,努力从制度上消除用人上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治用人不正之风长效机制,堪称治本之策。 总之,整治买官卖官,要治官,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也要治权,铲除利益链条,加强制度监督,优化用权环境。标本兼治,持之以恒,终究会开创吏治清明的新局面。 |
上一篇:“最牛豪华服务区”为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