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河南团创最节俭青岛游 一家五口只花三百(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0-08-04 06:45:00 字号:TT

 

   变匆匆过客为“留客”

    业内人士为挖掘青岛旅游资源献计策

    如何改变客源结构,如何让更多游客不再充当“走马观花”的匆匆过客,住在青岛充分享受休闲度假之旅呢,这就需要旅游业界人士开动脑筋,充分挖掘资源。

    招术一:加大开发引客“北上”

    “住宿难题折射的也是我市旅游资源的南北分布不均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能很好地解决住宿难题。”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及国内部经理王晓光表示,近几年我市北部城区也开发了或正在开发不少大型旅游项目,如城阳区的宝龙乐园以及在建的方特梦幻王国、即墨的港中旅海泉湾、开发区的唐岛湾海上嘉年华等,同时郊区市也在努力开发乡村游及农家乐,建好投入使用后,我市旅游业将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方向发展,并随之逐步分散前海拥堵的游客潮,客源分散后住宿难题也就迎刃而解。而随着我市旅游休闲度假资源的开发及氛围的打造,我市的客源结构也将逐步改变,吸引更多国内外消费能力较强的游客来青休闲度假。

    招术二:住宿机构全都上网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岛宾馆资源分布不均,有的满、有的空,这就凸显了信息不对称,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把大中小型酒店、宾馆、招待所、公寓等各种住宿机构都纳入网络,了解其入住率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此外七八月份是学生暑假期间,可以考虑把大中小学的宿舍用来分散一部分客流。价格便宜且分布均匀,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在这方面,给学校提供一些办理临时营业证等方便。

    招术三:开观光车扩停车场

    此外来自各景区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的自驾游或自由行人数急剧攀升,团队客与散客数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市旅游局负责人称。“从上半年统计来看,自由行的散客数量达到了45.35%,几乎占了总接待人数的一半,而两年前散客与团队客的比例大约在三七开。”崂山风景区游客信息中心戴主任介绍。

    海底世界有关负责人介绍,“眼下我市各部门在解决旅游大巴的停车难题,其实旅游大巴相比往年并没有太多的增长,反倒是自驾游的私家车数量一路飞升,挤占了旅游大巴的停车空间,给景区停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据悉,目前我市旅 游、交通等部门已联手研究开通观光车 ,并通过新建停车场等方式,来应对旅游交通拥堵难题。

    招术四:发挥集散中心作用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认为,近几年,青岛旅游公共服务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与青岛旅游业自身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青岛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客集散中心,无法为外地旅游大巴来青后提供换乘服务。而北京、上海、无锡等城市在破解这道难题上,有许多经验值得青岛借鉴。

    以上海为例,1998年5月,上海市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经过10多年发展,该中心已经成为专门为旅游者提供上海市内及周边自助旅游服务的城市旅游基础服务功能机构。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在上海体育场、虹口足球场、铁路上海南站、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等处设置了发车站点,这些发车点均靠近旅游景点。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开辟旅游线路达170余条,涉及景点270余个,每天总发车次数达400余次。各地旅游大巴统一集结到旅游集散中心后,由中心提供车辆负责市内的游客接送,既避免了外地司机人生地不熟造成的混乱,又提高了行程的紧凑度和 专业性,可谓一举多得。

    别总围着前海打转转

    “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青岛凭借着自然天成的美景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其实,美景远不止如此。游客无论是冬天来还是夏天来,都有好去处。冬季里,即墨温泉暖人怀,城阳宝龙大型室内游乐园让您玩不够;夏季里,海水浴场、海底世界、崂山美景不胜枚举。如果觉得陆地上玩得不过瘾,您还可以乘坐游轮海上观崂山、海上看青岛。您如果还想深度感受青岛的文化,可以上崂山体验道家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前往奥帆中心一睹“蓝色畅想”大型海景演出的盛况,耗资6.5亿元的青岛大剧院也即将揭开面纱,每年给世人带来不少于200场的专业演出。

    “青岛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推广,来了客人如何更好地给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大方观景,大方消费,现在是到了该思考的时候了。”我市文史专家鲁海表示,而青岛的旅游行业对外推广的依然是不花钱的前海一线,这让不少内陆游客对青岛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近年来我市开发了不少新的旅游产品,如海上旅游、节庆旅游等,但仅仅带来了一时的效应,而没有成为带动整个城市旅游消费的重要一级,可见资源的整合与推广是多么重要。

    旅游除了看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吃”。采访的几天里,记者听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青岛有啥特色小吃啊?”“青岛哪儿能吃到最地道的海鲜?”可是环顾四周却发现,真的很难给外来游客指出一个明确的去处。去啤酒街吧,太闹了;去云霄路吗?太贵了;去泰山路,特色小吃店已没影了;去酒吧,掰着指头数就那么几家,一去准人满为患。而说起“住”,问题就更多了,不仅前海一线没客房了,就算是四方、李沧一带商务标准间也已突破了300元/天/间,而旺季一过,酒店宾馆又面临饥荒,“吃不饱”。

    游客来了是好事,可是游客们来了青岛后却找不到消费的理由。看来,让游客们大方地打开钱袋子,是个不小的学问。 记者 孙静芳 实习生 吴郑蓉子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