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幼儿园入小学衔接班流行 被指抬高入学起跑线

来源:齐鲁晚报-- 2010-07-28 12:32:13 字号:TT

    

    日前,青岛一所小学,一场针对家长的幼小衔接咨询会正在召开,家长正在认真做笔记。 本报记者 盛文静 摄

    一个少人看护的假期,一条谁也输不起的起跑线,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以衔接的名义,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被推进一个个准小学课堂。根据年龄不同,衔接的时间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语文、数学、英语、国学、写字,样样都得学。争议声中,幼小衔接班火爆岛城。

    招一个班报满三个班 幼小衔接班火爆岛城

    7月中旬,幼儿园毕业典礼结束,离小学开学还有一个多月,秦女士突然发现,8月份孩子就要离园了,家里没人看,6岁的女儿不知该送到哪儿。有朋友推荐,可以报个幼小衔接班,让孩子提前适应一下小学生活。“孩子有人看,还能学东西。”秦女士决定试一试。

    “我们在江苏路和台东的两个班早报满了,天这么热,每个班都20多个孩子,实在不好插了。”26日,市民秦女士拨通了一家幼小衔接班负责人的电话,电话那头,一位先生不断做着解释,对秦女士的问题,开始有些不耐烦。

    八大关有个培训班,头几年以暑期托管为主,最近两年开始主攻幼小衔接。秦女士去登门造访,发现暑期衔接班已经早早报满。学校今年还招收全年班,主要面向不够入学年龄的孩子,最初计划招一个班,结果报了三个班。“今年的孩子真是太多了!”一位工作人员感叹,并建议她到该培训机构设在市北一所小学的培训点去看看。

    接下来的几天,秦女士接连联系了几家号称以幼小衔接为特色的培训机构或托管班,几乎都已报满。位于青岛大学校内地下三个10多个平方米的小教室里,坐满了约50个即将入学的孩子。“还有一个空位,你可以带孩子来试听一下。”工作人员热情相邀。看着拥挤的教室,秦女士有些犹豫。

    寻找衔接班未果。在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原本有120多人的大班三个班,但这些天每天一共到了不足20个孩子。一位家长透露,今年暑期,不少孩子进了幼小衔接班。

    秦女士发现,自己下手实在是太晚了。

    小学课程暑期提前学 家长无奈孩子喊累

    周一,早8点15分到8点半,早自习,诗词吟唱加新闻早播;8点半到9点,数学;9点半到10点,英语;10点半到11点,语文;11点10分到11点40分,国学。

    这是一张半日课程表。如今,6岁的蓉蓉(化名)每天都要按照这张课程表去位于山东路上的一家幼小衔接班做一名准小学生。语文是学拼音,数学课是蒙氏数学。上午的课程结束,中午12点半午餐,一个小时后开始下午的课程。下午的课程表,更多的是科学实验、品格训练、阅读等内容。

    蓉蓉是7月12日进的班,到现在上了十多天课。妈妈宋女士觉得,在知识能力方面,孩子并没有太大变化。“就是累,早上7点多出门,中午不睡觉,下午5点多接回来,晚上早早就上床睡了!”蓉蓉妈妈宋女士有些心疼,听英语磁带的作业一次都没做。可不学又不行,“就怕开学跟不上趟!”宋女士担心地说。

    在山东路上的另外一家衔接班,课堂上一课三练,孩子们每天都要回家做作业,有的孩子要做到晚上八九点。看着孩子睡得那么晚,王女士有些困惑。

    困惑远不止这些。虽然教材各不相同,但多数衔接班还是覆盖了小学一年级的主要课程:识字、拼音、英语、数学、古诗诵读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一家衔接班甚至自编教程,将各科内容进行了大杂烩,在两个月的学习期间,孩子们需要掌握小学一年级课本中的24首唐诗、1000多个汉字,以及一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单词。

    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拼音,记得写“b”时,一道竖要通到顶,但在衔接班里,老师教的却是写一半。“都不知该听谁的了!”宋女士说。

    少则俩月,长达一年 超长衔接班引争议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在课程设计、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刚入学的孩子会有一些不适应,为了帮助孩子们入学后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的概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最近几年,在岛城各小学、幼儿园,相关的幼小衔接活动也都有序展开。但幼小衔接成为各类培训机构的“摇钱树”,还是令各方始料未及。

    各类暑期衔接班的时间普遍接近两个月,费用在每月1200元到2000元不等,相当于一个高档私立幼儿园的花费。全年每月的学费则高达1200元,加上饭费和班车费,每月约需1700元,一年下来得两万元左右。这样的价位都不缺生源,让不少家长十分费解。

    康女士是一位6岁女孩的母亲,对于身边家长热挤衔接班,“提前学那么多,上学后不愿学了怎么办?没有必要!”这个夏天,她给孩子报了一个游泳班。

    奇奇妈妈袁女士也认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如果习惯培养好了,小学还是应该能够轻松应对。报班实在是一种浪费。都是攀比惹的祸!

    而在很多家长看来,报衔接班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有人帮着看看孩子,孩子顺便学点东西,一举两得。家长云女士认为,现在的衔接班就像以前的学前班,提前学点知识,培养一些学习习惯,将来上学会很顺利。她的女儿马上就要上大班,现在正在学拼音,感觉不错啊!但是衔接一年实在有点长。云女士也有些担心,上了学,谁敢保证孩子不会厌倦?

    “人家都去学了,咱不学,到时在班里不成大落了?”尽管存在各种争议,幼小衔接班还是愈加火爆,一些没有跟风的家长感受到一种压力,担心孩子的入学起跑线会越抬越高。

    老师们也感受到这种变化。青岛福林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支爱文表示,在课堂上,学生参差不齐,影响老师的授课尺度。

    支老师的担忧更多地来源于孩子,有的孩子因为提前上过幼小衔接班,不少知识点提前了解,在课堂上经常无所不知。因而听讲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习惯不好,结果反而造成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成绩并不理想。“孩子要上学了,还是需要给孩子保留一个新鲜感。”

    一位曾参与过市南与中国教育学会幼小衔接课题的老师则直言衔接班火爆实在是“太夸张”,认为现在的报班热更多地体现出家长的一种盲从。幼小衔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准备,是家长的,而不是给孩子的。

    青岛嘉峪关学校校长徐学红建议,幼小衔接,衔接的内容是什么?关键是心理转换,习惯能力是重要的,沟通很重要,自立很重要,知识反而是次要的。如果能保证孩子的好奇心,适当的幼小衔接还是可以选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幼小衔接,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程度、任务意识、正确的握笔姿势、早睡早起等,而这些习惯,在家中就可以养成。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自然无需担心。本报记者 于健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