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数码 > 正文

航空人士称飞机上打手机短期内没戏

1
青岛新闻网 2010-07-08 09:19:45 深圳特区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日前,民航界盛传三大航空公司与移动运营商签署协议、开发机上手机通讯,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但记者连日采访我市各基地航空公司,均得到暂无实施计划的答复。“深圳公商务民航市场发达,飞机上能打手机肯定接收度很高,但这涉及飞机改造、适航要求和民航主管机构批准,短期不可能实现。”有航空公司人士表示。

    六成旅客希望空中通话

    传闻称,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与各航空公司在上海召开“机上通讯研

讨会”称,三大航已与移动运营商签署协议,并将申请机上通讯的经营权,上报给相关政府部门审批。一旦审批通过,乘客将可在飞机上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或上网,其中打电话的收费约在每分钟10至15元之间。

    经常要前往北京洽谈业务的深圳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周女士,关注到这一传闻后兴致大增:“如果能在机上通话,紧急业务就不会耽误了。”

    “深圳民航客流有很大比例是公商务旅客,特别是北京、上海航线。”南航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据相关调查,六成以上旅客希望能在飞行中保持手机畅通,而希望机上上网的旅客更高达九成。如果能满足旅客这一需求,将比为他们提供一张更舒适的座椅或一份更精美的餐食更有吸引力。

    由于技术、法规等原因,国内航班至今不允许也没有条件使用手机、互联网。个人手机之所以无法在空中使用,主要是因为手机运营商的地面信号达不到万米高空,而飞机起飞或下降时信号虽能达到,但产生的辐射将干扰机组与地面通讯和电子导航设备正常使用,严重时危及飞机安全。

    深航相关计划早已搁浅

    虽然飞机上打电话和上网对旅客诱惑力不小,但航空公司操作起来异常谨慎。记者采访南航深圳分公司和深圳航空公司,得到的答复均是目前并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机上通讯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在国内航空公司中,深航曾最早放言开发机上通讯业务。2007年底,深航宣布与瑞士On Air公司合力推动在深航班机上实现万米高空自由通信,由On Air公司提供技术及模式上的支持,收费将按国际漫游通讯标准收取。

    深航当时计划先在3架飞机上安装OnAir公司提供的电子设施,根据技术安排,旅客的手机信号将不直接连通地面基站,而是先传递到机载电子设备上,然后上传到国际通讯卫星,卫星再将信号传输到地面基站。在此过程中,旅客手机只与机舱内的专用网络建立联系,相当于在机舱内模拟一个本地的GSM网络,只需要很低的发射能量,在飞机安全操作范围内。每架飞机的改装费用约为450万元。

    时过境迁。深航当时想在北京奥运会前推出的这一计划早就搁浅。“不是外界传言的民航局不批准,实际上主管部门是十分支持的。”昨日深航相关人士表示,主要原因还在于合作方没有在国内的运营资格、民航法规存在瓶颈、飞机改造的成本太高等。

    “从2007年至今,深航又经股权变更和高层人事变动,对这一计划的实施肯定也有影响。”业内人士同时认为。

    不止是深航这个先行者已经蹙步,国航、南航、东航近日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机上通讯予以否定。南航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听到总部签约的消息,飞机都在正常执飞、没有改造,一年半载不会实现机上打手机。”

    未来即使能打也需规范

    记者昨日采访了部分经常坐飞机的市民,绝大多数人对机上打电话表示感兴趣,但对可能出现的高昂费用表示“要考虑”。也有一些市民对此可能影响乘机环境表示担心。“一般国内航线飞行在2小时左右,这期间机上通知和空中服务的频率本来就比较高,再加上有人不停大声讲电话,客舱环境可能变得嘈杂不堪。”市民高先生说。

    实际上,即使是在通信高度发达的国家,对飞机上打电话是否解禁也存歧议。反对者表示,一旦在客机上手机被允许使用,由其引发的“空中愤怒”或“空中暴力”事件很有可能会急剧增加。业内人士表示,折中之道将是建立并实行旅客必须遵守的礼节守则。

    这些守则可能包括:在飞行中只在指定时间内允许旅客用手机通话;飞机夜行时通信设备关闭,只允许发短信或上网;为需要手机通话的旅客指定专门区域,以避免对大多数旅客造成干扰;要求手机通话的旅客,通话时间尽可能减短,并保持安静;要求旅客在飞行中关闭手机铃声,并将手机置于振动状态等。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电信版3G黑莓手机本月上市 售价45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