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乐陵目前的经济体系中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与《规划》中定义的"高效生态经济内涵"相比,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杨书记:乐陵目前具备的发展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农业方面: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探索了"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数据: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65家,希森三和集团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和飞达集团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成了郑店马铃薯、胡家国强有机蔬菜、碧霞湖金银花、富硒金丝小枣等农产品生产基地60多万亩。 工业方面:"科技型、品牌型、外向型"特色工业,302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亚洲最大,8家全国最大,3家入选全国1000家最具成长性企业。全市现拥有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各1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0%,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等国家级品牌16件、省级品牌28件,是"山东省十大品牌之都"。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96家,培育起汽车零部件、体育、五金八大出口版块。金麒麟、泰山、飞达等企业分别在美国、韩国设有分公司。 服务业方面: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初步构建起"大商贸、大物流、大旅游"良好格局。商贸流通,拥有红枣、调味品两个全国同行业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年交易额均过10亿元。鲁北冀南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鲁北第一家电子交易市场--天地红电子交易市场既将开业运营,黄河三角洲会展物流中心、枣都温泉度假村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大型服务业项目正在建设。生态旅游,打造了"枣林生态游、古代文化游、现代乡村游、新型工业游、水上休闲游"等五大品牌,现有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2个(五十万亩枣林游览区、碧霞湖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五十万亩枣林游览区、梁锥希森新村),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国强集团)。 在优势突出的同时,我们也敢于正视自身的劣势,归结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载体不够坚实。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日益紧张,一些大项目难以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驻企业已达50余家,但受园区身份限制,难以享受省级以上高新园区的优惠政策。循环经济示范园已列入黄三角发展规划,很多硬件设施亟需建设完善。 产业结构不够协调。高效生态农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在一些产业中仍存在"基地大、龙头小"或"龙头大、基地小"的问题。特色新型工业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缺大少强、"群山无峰"问题仍然突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业企业物流与商贸物流没有完全剥离,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仍停留在车辆挂靠,仓库租赁等初级形式。 产业配套不够完善。有些产业尚未形成配套协作、相互补充的完整的产业链,企业间未形成抱团发展的产业格局,致使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和影响力小。 在认清优势,正视劣势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可以从下一个方面寻求提高的突破口: 载体平台的继续完善。完善提升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功能,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乐陵市"黄三角"开发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广循环生产模式,构筑生态环保产业链。抓好红枣和调味品现代物流园区、天地红电子商务市场建设,提升红枣、调味品两大产业的综合效益;抢抓德滨、济乐两条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加快推进义乌商贸城和黄河三角洲会展物流中心建设,现代物流业可以得到长足发展,乐陵将成为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 产业水平的提升。当前,我们确定对每个主导产业扶持1-2家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扩张,带动培植配套关联企业。同时,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上下游产品配套生产、市场拓展及流通等环节。这些举措有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例子:在体育产业发展上,规划建设泰山体育产业园,继续做大做强人工草皮、竞技体育器材等产品,鼓励泰山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向体育服装、鞋帽、箱包等方向发展。同时,把爱动在线运动健身、XPE多功能、碳纤维体育新材料、高端竞技类体育器材等36个体育用品研发、生产企业集聚到体育产业园内,相互协作,配套发展。这对于乐陵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齐鲁网:最后,请展望一下乐陵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发建设中的前景,以及乐陵人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的心态。 杨书记: "黄三角"规划成为国家战略,"黄三角"必将成为"金三角",乐陵作为"黄三角"的西部桥头堡,也一定会成为"黄三角"与环渤海复合带中型区域中心城市,成为"黄三角"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及西北部地区能源基地的重要节点。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城市。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乐陵人坚持十二个字的心态:积极主动、冷静务实、锐意创新。 积极主动:就是主动学习,把《规划》及有关政策性文件制定学习手册,全市干部群众学习的热情高涨,反复学、系统学、认真学。今年举办4次涉及"黄三角"的科学发展论坛,场场爆满。主动研究,各级干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投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研究融入黄三角发展的方法、途径。主动对接,全面加强与省、德州市"黄三角"办公室、省各项规划编制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汇报我市"黄三角"建设的进展情况、制约因素、推进措施、工作亮点。 冷静务实:就是不急于求成,不盲目冲动,坚持立足乐陵实际定位发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推动工作。例如,在乐陵区域规划制定上,我们制定了"三步走"方案,经过前期调研、理清思路,制定草案、修订完善,专家论证,报批评审等环节,使我们的规划更符合上级要求,符合黄三角和环渤海总体发展规划。在"一核三区,多点支撑"产业布局制定上,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考虑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又考虑"生态、高效"要求,在找准二者结合点的基础上,确立战略方案,做到了符合黄三角发展规划、符合乐陵发展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愿望。 锐意创新:就是创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推动黄三角建设工作的法宝。例如,我们围绕土地、金融和机制三个关键,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通过节约集约、清理对接闲置、增减挂钩、争取"点供"等方式破解土地制约;通过银行融资,成立担保公司和金融超市、企业上市等方式化解资金难题;通过推进党政一体化、实施分线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等方式,激发了动力、凝聚了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