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的小马,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自己现在每月收入大约4000元:工资2000元,再加点补贴,另外就是销售提成。“店里的销售一直很稳定,每月销售额都在一百多万,所以每月的业绩奖金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 小马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了,因为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大多只能从事公司文员之类的工作,每月总收入不超过2000元。但他也坦言自己在一起毕业的同学中 在小马工作的店内,一件T恤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领带一般每条1500元、外衣5000元,但比起标价5.5万元一辆的自行车来说都是小意思,而店内陈列的两辆价格在百万元上下的宝马轿车可能才是宝马公司真正希望人们购买的东西。 从2003年起开始承包油井的老齐就是这些百万元以上商品的消费者之一,“我在北京买的房子是260平米的,一套红木家具花了一千多万。”老齐一边拨弄着手机一边谈着自己的财富,但最后他还是把手机递过来让记者帮他发短信,因为他“永远搞不明白这些复杂的手机”。 小马、老齐、小马们、老齐们…在这些人和事的背后,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看到的是一个已经不能再回避的问题——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能会面临严重问题,同时我们会面临关于政权合法性和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挑战。”王小鲁坦言。 收入差距急剧扩大 如果对收入分配相关的各项数据细细加以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担忧并没有夸大其词。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可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达到0.48。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估计现在的基尼系数在0.5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城镇居民最高和最低10%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85年是2.9倍,1995年6.2倍,2005年上升到9.2倍。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目前我国1%的家庭占有社会41.4%的财富。这说明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权威数据再分析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格局会发现,十余年来,国民收入分配一直在向政府倾斜。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 2004~2006年,国家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6%、19.9%和22.4%,比同期GDP增速分别高出3.9、4.5和8.5个百分点,但当期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却均低于GDP增速。政府、企业在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而劳动者收入的增速却缓慢爬行。从1978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与我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反差。1990年至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低到41.4%,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的比例却从21.9%增加到29.6%。 同时,在企业内部的各行业间,也出现了行业间的利润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利润向少数几个行业集中的趋势。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有的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中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到10倍,并且这种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介绍,目前我国行业工资水平差距已超4.88倍,而国际公认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 而在居民内部,收入分配格局更是在向着极端的贫富悬殊发展。据已公开的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 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测算,如果算上那些无法统计的不规范收入,现在全国最高和最低收入各10%的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要达到55倍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