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李沧文化公园开始维护园区内的 53处摄像头。记者了解到,这些摄像头除了能在日常生活中作监控工具,也可以在危急时刻成为维护秩序和治安的手段。作为我省第一个应急避难公园,文化公园内还有不少应急设备。但为了保证园区在平时的正常开放,有的设备被化装成了植物、景观,还有的藏在了草地里、树丛间。 拔开“树桩”找到水 昨天,记者来到李沧文化公园。宽敞的广场中央有 沿着公园小路走,路旁除了翠绿的植物外,还有一些“树桩”。每个“树桩”有50厘米高,直径大约有60厘米,横截面还有年轮。“这些不是真的树桩,里面藏着应急饮水点。”记者看到,“树桩”是用水泥堆砌的,扣在地上。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只需要把“树桩”敲碎或者拔离地面,就可以取水。现在园区里共有5处“树桩”饮水点,分散在不同的区域。 草坪掀开是厕所 在靠近公园西门的位置,有一片树林,树林中间1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面用草覆盖。在草地一侧,一排水泥石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就是应急厕所。记者看到,水泥石板总长约16米,宽60厘米,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之间还有5厘米的隔板。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应急的时候,只要将水泥板上的盖子掀开,泥板下面就可以作应急厕所使用。 “这样的应急厕所在公园还有几处,都在棚户搭建区或者灾民聚集区附近,另外地点也相对隐蔽,通过标牌指示可以找到。”除此之外,公园的一些较为宽敞的绿地,也被规划成为应急棚户点、医疗救护站。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急棚户点不够的话,我们也会考虑在公园其他的宽敞、平地地区建立临时居住点。 ” 见习生 王婷 相关 新闻 每个街道都有避难处 记者从青岛市地震局了解到,除了李沧文化公园之外,还有市南区八大峡广场、四方区海琴广场、城阳区世纪公园、黄岛区文化广场及即墨市墨河公园几处市级应急避难系统的公园。 为了更便于在紧急时刻进行人员疏散和救治,现在每个街道也都设立了临时避难地点,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市民可就近选择避难点进行避难,或者选择学校、广场、公园等较为开阔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