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50多名全国“最牛”村官聚首重庆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20 14:20:25 重庆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人物专访

    浙江滕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松江建议重庆要注重生态环保:

    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绿水青山

    在上海世博园浦西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一方1300平方米的“乡村”小天地———滕头案例馆。作为上海世博会惟一参展村庄,世界十佳和谐乡村、浙江宁波滕头村代表了中国农民和世界各国农民所在的农村。

    昨日,滕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松江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滕头最大的成

功在于生态。他同时建议重庆,村庄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刘松江说,来过重庆几次,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很快,尤其是城市绿化,让人眼前一亮。上世纪80年代,他在沙坪坝一带,看到周围的山头还大多是光秃秃的,经过“森林重庆”建设,荒山披上了绿装。

    “在农村也一样,树多了,这是可喜的现象,不过最可贵的是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刘松江说,村经济要发展,必然要引进业主、引进项目,不过在引进项目时一定要考虑环保,如果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改造治理的成本会很高,有时往往得不偿失。

    刘松江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滕头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村级环保委员会,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目前已否决50多项环保不达标项目。虽然损失了这么多项目,但这并没有影响滕头的发展———去年,该村经济总量达40亿元,利税4.2亿元,全村343户830人,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

    他认为,生态环保也是一项生产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再向往大城市,而更愿意去乡村。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村庄自然成为休闲娱乐的首选。2001年,滕头就成为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今年4月更升级为5A级景区,要进村参观,先要交50元一张的门票钱,去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2630万元。而配合乡村旅游,滕头将现有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种植新奇水果、蔬菜供市民采摘。去年,该村700多亩土地收益3500万元,每亩地收益达5万元。

    从“门面经济”到专业市场

    ——解读沙坪坝区覃家岗镇新立村模式

    一大早,坐落在沙坪坝区的马家岩建材专业市场已是熙熙攘攘,一片喧嚣。

    鳞次栉比的商铺,整齐有序的仓储,川流不息的车辆,摩肩接踵的人流,无不彰显“西部第一”。这一建材专业市场,占地1000亩,入驻商户4000余家,物流配送车辆超过2000辆,吸纳就业人员16000多人,年销售额突破90亿元。

    然而,有谁能想到,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农田,不过是沙坪坝区覃家岗镇新立村的一个生产队而已。

    如今,新立村成立了新立实业总公司,在马家岩建有黄桷湾建材市场、二手车市场,还与大川集团联办了大川建材市场。村民每年享受村里的补贴,加上自建房屋出租,或自己开店,或在市场打工,每年收入大幅提高。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5000元。

    新立村如何做到土地生金?昨日上午,“中国西部市场第一村”模式引起来渝开会的全国50多位“村官”的兴趣。

    从乡镇企业到“门面经济”

    新立实业总公司常务副总张明全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乡镇经济蓬勃发展,仅新立村就有社办企业30多家。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经济形态的收益越来越低,很多企业都出现亏损。

    1991年,新立村村委会主任、时任新立村黄桷湾合作社社长郭正富通过考察发现,沙坪坝区第三产业勃兴,马家岩一带许多商家急需门面房。他和村民代表商量,如果把村里的路修宽修长,与沙坪坝、马家岩主干道对接,在路边盖门面房,何愁无人承租?

    于是,郭正富贷款10多万元,带领全村人齐上阵,挖山、铲土、填沟、筑路。1992年,通往城中心一公里多的小路拓宽至30—40米,与马家岩的主干道衔接。1993年2月,黄桷湾合作社在新拓宽的路边建起第一座门面房,村民们初尝实惠。到1998年,黄桷湾共建门面房两万多平方米。这些门面大部分租给建材商户,小部分留作村民自己经商开店。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山东试点差额选拔厅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