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
道格的故事,要从1985年说起。
根据道格自己的陈述,那年9月,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发生一场大地震,身为“爆破专家”的他立马买了张机票赶到那里,指导救援者的搜救行动———重点关注大型物体周边的三角空间。随后,道格召集几个志愿者成立民间组织“美国国际救援队”;再后来,会员发展到4万之众,义务奔赴世界各地的灾难现场协助救援。
也就在那一年,道格形成了“生命三角”理论———当建筑物倒塌时,屋顶会落在物体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空间;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道格和他的团队在世界各地展开培训,宣传这一方法。
道格还用一个实验来证明其正确性。1996年,他带领小组在土耳其拍摄纪录片,将20具人体模型分置于桌子底下和旁边,接着弄塌楼房;现场清理报告指出,桌底10具模型全部受重创,旁边的10具则全部生还。他的结论是:传统的“伏地、遮蔽、抓稳”方式会导致98%的死亡率,应予以抛弃;新理论能得到90%的存活率。
“生命三角”进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已难考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借助人们的震惊和悲伤,网络开始疯传道格及其理论,“生命三角”开始深入人心。最近江苏扬州媒体还出现一条新闻,扬州市地震局震防处处长胡如珺明确表示,地震时躲在床或桌子的侧面更为明智,“刚好有个支撑斜面,可以形成一个三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