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保护区今年“试”着改 我市确定2个片区试点改造 分别是黄岛路“老街坊”与胶州路南侧捆绑片区以及胶州路北侧片区 风貌保护区内多为年久失修的老楼,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风貌保护区的老楼极具历史保护价值,随意拆掉将毁掉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那么,该如何改造这些日益破旧的街区?昨日,市城乡建设委发布消息显示,我市今年将选择2个片区试点进行风貌 确定两个试点改造区 为尽快解决风貌保护区范围内破旧楼院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市城乡建设委会同市南区、市北区政府多次现场查看,选定了市南区黄岛路“老街坊”与胶州路南侧捆绑片区和市北区胶州路北侧片区作为今年启动的试点项目。目前,胶州路北侧试点改造项目土地权属确认、房屋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已完成,该片区部分地块居民申请办理了拆迁手续并启动拆迁。 为确保试点项目同步推进,市城乡建设委近期将重点指导市南区政府抓紧开展黄岛路“老街坊”与胶州路南侧项目的摸底调查、改造实施方案上报等各项前期工作。“目前改造方案还未最后敲定,一旦敲定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房地产开发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专家建议“修旧如旧” 记者在黄岛路、四方路一带看到,狭窄的道路两旁小摊一个连着一个,市场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红火程度依然不减当年。两侧的老楼外墙墙皮脱落,但仍保留当年的风采。站在坡上往下望去,一栋栋紧紧相连的红色老楼迂回曲折,很有线条美。 市政协委员徐建军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广东会馆、三江会馆、永安大剧院以及青岛最早的红灯区都在这条街上,建筑设施大部分还存在。而且原来前海住的都是外国人,黄岛路住的才是真正的老青岛人,现在青岛再也找不出第二条像黄岛路这么原汁原味的石板路了,非常具有保护价值。 与红火的马路市场、极具特色的建筑不协调的是,黄岛路两侧违法小平房“见缝插针”堵在老院内,院内破旧不堪。提起现在的居住条件,院内老人直摇头,一个院共用一个厕所,房子也都很破,一到夏天就漏雨。不少地方的墙皮都酥了,连钉子都钉不住,晚上睡觉都能听到墙上掉沙子,老居民盼望改善住房条件的心理十分迫切。 文史学家鲁海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青岛风貌区的改造学习丽江古城“修旧如旧”的模式,除了一些违法建筑和非历史保护的危旧建筑,不要进行大规模拆迁,包括建筑外壳、高度和街道空间宽度都不要进行太大的改变,最大程度地恢复老街区的原貌。而对于居民改造住房条件的需求,可以与劈柴院一样采取异地安置模式。 记者 孙静芳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了17处历史街区,划定了我市历史街区的范围,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以海岸线为界,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17处历史文化街区为馆陶路、武定路、黄台路、青岛啤酒产业文化街区、毛奇兵营军事文化街区、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四方路里院建筑街区、中山路、观海山、信号山、八关山、鱼山、伊尔梯司兵营军事文化街区、八大关汇泉角太平角历史文化街区、湛山寺佛教文化街区。另外还包括位于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和东部奥帆基地历史文化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