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市民上访被送精神病院 官员斥其激化矛盾(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08 08:28:04 新京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名人”其实都是上访“老手”

    被推荐的彭宝泉,其实也是个老上访户。

    1988年,从部队转业的彭宝泉,到建行十堰市分行营业部上班,此后一帆风顺。

    然而,2005年,在单位竞聘中的落聘,改变了彭的人生轨迹。彭宝泉怀疑,因此前举报了前任领导妻子有经济问题,竞聘时遭对方报复,彭从此开始了举报。

    警方案卷显示,彭宝泉多次与单位领导发生冲突,被行政罚

款或拘留。最严重的一次,彭宝泉准备了铁丝、菜刀、汽油等,守候到胡某后,用铁丝套住胡的脖子。最终,彭宝泉被处行政拘留20日。

    此后,彭宝泉怀疑警方与单位相互勾结,又与警方发生冲突,最后被判刑一年。

    2009年初,出狱后的彭宝泉,“考虑到家人和现实情况”,停止了行动。

    不过,放弃了实战的彭宝泉把战场转移到网上,并结识了湖北十堰市郧西县网友陈永刚、湖南网友张洪峰,以及十堰市民邓复华,“他们都是因为维权出名”。

    此三人,在上访户心中,全是“名人”。

    很多上访户介绍,邓复华会写文章,且多为监督和揭露性质,人称“刀笔”,在十堰上访户中颇有名气。邓自称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当过记者。

    邓复华自称写过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内参,引起上级领导重视并批示,引来巨额治污资金。还有一次,邓复华因批评十堰市一统战部长滥用职权,对方扬言要开除其党籍。事情闹大,上级领导批示:统战部长不适合统战工作,调离原岗。

    陈永刚的出名,与邓复华类似。

    2006年,陈永刚在县里承包印刷厂失败,因借贷纠纷连遭六七起官司。陈随后认为,这些都是被人陷害的。

    2008年,听说郧西工程承包招投标存在黑幕,联想到自己的经历,陈永刚开始在网上揭黑。陈永刚经常登录十堰当地论坛和各种网站,常年使用“郧西贪官、郧西官场”等关键词,搜索信息。一旦发现有用信息,他便开始举报。

    陈永刚先后举报过郧西县多名官员,其称原县委书记卢富昌和原县长冯安龙,就是因其举报,双双调离。

    而张洪峰,亦因维权小有名气。张洪峰曾买过5台品牌翻新空调,出了问题,经其艰难维权,终获赔偿。张在博客里介绍这些经历,并留下联系方式,引起关注。后来,张开始关注公共事件,博客点击率由40万猛增至900万。

    上访户水平有限“名人”成代理

    彭宝泉们出名后,身边的上访者越来越多。

    上访者都想依靠彭宝泉等人的非常途径,获得自己的利益诉求。

    “上访户看重的是他的名气,想借他反映各自的问题,以期引起上面重视。”一老上访户说。

    陈永刚成名后,全国各地每天都有网友找他帮忙,很多上访者,在他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陈永刚说,在郧西,有人专门为上访户写诉状,价格从一千元到几千元不等,但他们从不过问上访过程。还有人原本好打抱不平,被称“民间包青天”,结果被当地政府安排进县电视台工作,“包青天”也不再过问上访之事。

    陈永刚说,他们不会被人收买,因为他们“有责任”代人维权。

    从法规经验上,上访户需要他们。

    张洪峰认为,目前上访者增多,首先是老百姓不懂法律程序,只知道有理,却不明白为什么。

    “有个人反映一个问题,不知道递交书面材料,只知道到职能部门说,然后回家等消息,时间久了再去反映问题。”张洪峰认为,久而久之,这些人就成了上访户。

    十堰当地的上访户告诉记者,他们不愿意打官司,因为太耗时间,不如求助于“名人”,引起领导关注,然后问题能够及时有效解决。

    还有一名上访户告诉记者,这些“名人”在当地“人头熟”,对于到什么地方反映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反映问题,他们都非常有经验。

    而且,有上访户认为,“名人”的成功经历,让有的部门投鼠忌器,这更容易引起关注。

    有的上访户透露,他们甚至愿意付钱,让人代为上访,“这样值”。

    缺乏互信 政府强力出击

    在彭宝泉等人眼中,职能部门踢皮球,推卸责任,是上访增多的原因。

    彭宝泉说,问题反映到公安机关,对方不作为,上访者只能四处散发传单,以此引起关注,尤其是上级领导的关注。彭宝泉把这种方式称为“人民的渠道”,而这条道关键是要引起上级官员关注。

    彭宝泉等人均称吃穿不愁生活稳定,接手他人上访问题,大多是义务服务。

    然而,在被举报者眼中,彭宝泉等人形象,并非义务。

    在建设银行十堰市分行副行长冯跃春眼中,彭宝泉落聘,是因能力不足,而非他人报复。

    在十堰警方眼中,彭宝泉等人就是“刁民”。

    当地警方称,两人收受上访者10000元交通费。虽然彭邓两人声称是上访者自愿支付,但警方认为他们就是利用上访谋取私利的。

    为了“说明问题”,警方还特意出示了邓复华的名片,名片上写“24小时受理各类投诉”。

    还有官员透露,邓复华曾想做官,未能如愿,便开始举报领导。

    在信访官员看来,彭宝泉等人的介入,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就拿五交化公司职工的问题来说吧,有人房子属于单位,拆迁时却要索赔,这怎么满足?”十堰市信访局接访中心主任王勇认为,这些人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上访。

    王勇介绍,这些上访职工不相信政府的调查结论,又去找来彭宝泉等人,反而激化了矛盾。

    这种把事情搞大的做法,王勇并不认可。在他看来,国家信访条例严禁收费或集资上访,“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法律解决”。

    上访者及其代理者和政府部门缺乏互信,一方激烈行动,换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单位分管信访工作的张洪峰承认,现在关键是上访者和政府部门间没有建立互信,缺乏妥协的共识。

    彭宝泉被送精神病院期间,上访户不断向记者提供所谓“内部消息”,一台电脑前,网页打开,十堰论坛里,代表“官方”和“上访户”的网友,各自穿上马甲,发表观点相左的网帖,一名上访户指着屏幕说,“这就是混战”。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北京出现豪华版胶囊公寓 租金每月3400元(图)
下一篇:40天发生5起校园惨案 校园安全升至国家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