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锂 新文化报5月6日报道 今日,由李锂主掌的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登陆深股市中小板,发行价为148元,创下A股历史上天价。海普瑞实际控制人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海普瑞28803.7万股,单以发行价计算,其身家为426.29亿元,将荣登内地新首富宝座。 而原成都肉联厂一位与李锂共事的领导人士透露说,李当年在厂里大受器重,专事研究一种胆红素的提纯,单位曾对其研究工作提 ■背景 工作一年提出大胆报告 1987年,李锂来到成都市肉联厂。当时正值成都肉联厂最鼎盛时期。计划经济时代,全成都的生猪都在这里屠宰。因为有丰富原材料,肉联厂成立了四个关联的分支企业,其中以生化制药厂效益最佳。 “制药厂的肝素钠是主打产品,当时技术已非常成熟。当年国内有50家做肝素钠的企业可直接出口,成都有两家,其中就有生化制药厂。”这位财务人员说。 李锂当时在生化制药厂所属的生化制药研究所工作。当时正值胆红素走火,该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各路人马都在参与炒作。所以,李锂主要负责研制相关工艺。 上述前领导称,“那时,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原料来源,希望在胆红素提纯上做些开发。”不久,参加工作一年左右的李锂向药厂提交了一个报告,称他可将胆红素提纯到标准级,使其达到国家标准值。 破格提为研究所所长 在生化制药行业,所谓标准品,指纯度达到一定值,各项理化指标达到由国家标准局验定最高的级别,如果哪个企业能超过该纯度,就可以申请到国家标准物质申报证书,同时又能降低成本,那么就可以负责全国标准品的生产。而能提到标准程序,企业在经济效益和名誉方面都会受益匪浅,附加值能增加很多。 厂里为此将李锂提升为生化研究所所长。为使其工作方便,还为他单独租房,之前,他一直住集体宿舍。 “他刚从校门出来,资历又这么浅,我们作为国有企业,能够破例提拔,给他租房,对他的支持力量是可以想象的。”前领导称。而由于技术保密纪律,加上当时领导的器重,样品可以在厂长授权后由李锂直接呈送到国家标准局鉴定。 ■质疑一 利用标准品作弊? 上述前领导透露,因在分管实验室工作,有一次到国家标准局了解进展,负责鉴定的一位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们报上的样品,和我们标准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完全吻合。 “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他把标准品取出,把它标上样品,送国家鉴定。”这位领导称,作为一个复杂的药品原料产品,成分非常复杂,加上用于提纯的粗品都是从各个地方收集而来,要各项理化指标吻合,还要有相同的提纯和实验条件。根据GB(国家标准),都允许出现正负百分之五的差异,但是李锂呈送的样品完全吻合,作弊的可能性很大。 而当时李锂的实验,对于纯度是否达到标准级,需要用国家标准品进行检疫,为此制药厂要购买大量标准品。李锂因此被怀疑利用了这些标准品。 ■自辩 李锂是标准建立者 但是李锂方面,却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版本。海普瑞药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高管5月4日称,李锂向国家标准局所提供的样品,获得了国家标准物质申报证书,“原来国家对胆红素没有标准,最后是根据李锂研究的标准建立起来的”。 这位高管称,李锂当时的胆红素提纯技术,已在国际上领先了。“他当时获得了四川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全部属于单位。” ■质疑二 实验从未投产 李锂前领导认为,李锂一直在制造一个谜团,“我一直在质疑,既然做到这个程度,为何还不放大?” “从实验到生产,有漫长的过程,厂里一直希望,他的工艺能从实验室放大,应用于生产线。你迟迟放不出来,就说明有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是没有一个准确答案。”这位前领导称。1991年左右,李锂突然“人间蒸发”。 10万原材料不翼而飞 前领导介绍,李锂每天大量领料,当时因为要提供这么一个环境,让他充分做,对李锂只有领东西的记录,没有产出来的记录。当时领取胆红素原料价值近10万,厂里特为他的实验配备了专门的保险柜。 “10万在90年代初期是笔巨款了,按情理这样消失,是应该报案的,但因为考虑到对主要领导的影响,实验室被打上封条,尘封起来。”前领导称,“1992年的时候,这个实验室打开,保险柜也打开,里面空空如也。显然是做了精心策划。” “但国有企业有复杂的体制,最终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前领导说,“我认为他是大学毕业,要尽快证明自身有能力,所以提出了提取标准胆红素这样一个目标。在他没有能力将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就逃走了。我认为这是作为首富早年极不光彩的往事。” ■自辩 因生病就提出辞职 海普瑞药业前述高管则回应说,实验产品要实现产业化,需要很多方面配合,不是李锂一个人可以推动,“而离开肉联厂后,李锂没有再染指胆红素,也未带走任何东西。” 对于李锂的离开,这位高管称,是因为肉联厂开始不景气,厂里允许停薪留职。“正好董事长(注:指李锂)生病,就提出辞职,肉联厂也同意了,等他1992年去转档案时,肉联厂已经不存在了。” ■旁观 沉默寡言 急迫地想要做出成绩的人 李锂早年的一位同事称,当时厂里大学生也多,但李锂是特别另类的人,与同事、工友基本上没有来往。“我们当时在生化制药厂,很多人都认为,李锂其实是非常精明的人。” 而李锂留给同事们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常能吃苦,“常常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一关一整天”。 现年69岁的徐枫岩是李锂当年研究所的同事。徐1966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后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主攻化学生物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成都生化制药研究所工作。 徐枫岩回忆,当时研究所只有四五个技术人员,研究条件艰苦。 徐枫岩称:“李锂总体比较沉默,他每天都专注地在他的实验室做实验,有时我们四个技术人员要碰下头,遇到一些问题也要做适度的讨论。但各人的实验,仍是保密的。” 据介绍,当时成都生物化学制药厂杨姓厂长系出自云南大学化工专业,虽然职位是管理人员,因李锂的刻苦,对他器重有加。 虽然李锂总是沉默寡言,也鲜有应酬,但是对于他的想法,只要他理由充分,杨总是从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李锂在工厂里面人缘不太好,加上领导的器重,难免招人妒忌。” 徐枫岩称,李锂在科研实验过程中,创新能力强,但同时又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急迫地想要做出成绩的人。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为了获得更好的报酬,都在工作之余,到民营企业找一些私活儿。 当时,四川作为全国生猪供应的大省,随着养猪屠宰制度的改革,成都周边出现了很多小型的胆红素和肝素钠的精加工企业。 徐枫岩称,李锂当时26岁,常利用节假日,到各地考察,找一些有合作意向的单位。但常因太年轻或者资历太浅,被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拒之门外。 “当时李锂找到我,希望我能帮他推荐。他申明,做兼职是为了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而对于收入增加只是其次。”徐枫岩说,“客观说,以李锂当时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去做这些兼职是有余的,于是我就给他介绍了成都彭州的一些企业。” 李锂在成都周边和肉联厂进行这种奔波的工作大概有两年的时间,那段时间其实也是他向厂里请缨研究生产胆红素提纯成标准品的时间。 而这起胆红素的事件,在讲叙者看来,基于李锂在胆红素上的做法,肝素钠极可能只是李锂精心选择的一个生物制品概念,“这种产品利润低,市场小,技术含量也不高,但因为关注人太少,才有足够炒作的空间,可以再造神话。” 而海普瑞高管说,公司做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也是一个民族企业,为什么大家要这么质疑它呢? ■调查 “你相信这样大的盈利能力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自1993年后,这家生存了近40年的成都肉联厂改制过程中,和许多老牌国有企业一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据一位老员工透露,当时他们的档案,也包括李锂档案,都被送到了一个人才库中,很多人只能去那里自行寻觅,过程中也有出现丢失现象。 据了解,在1992年,成都肉联厂将生化药厂以股份合作形式,与四达公司合并。当时四达公司是四川第一期股权改企业,而成都肉联厂在2000年整体改制,成为民营企业。 记者辗转找到当年与李锂共事的同时期另一位研究人员,他不愿对此发表意见。而对于李锂夫妇的肝素钠生意,他只说了句:“你相信这样大的盈利能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