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四川宜宾天坑直径60米 112户村民转移(组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05 13:50:39 四川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已停产的大湾煤矿封井口的砖被吸走了

    省上专家赶到

    “天坑”成因正在调查之中

    昨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专家赶到硐底镇对“天坑”进行实地查勘,一位姓杨的专家表示,通过现场的查勘,他们正在就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目前“天坑”的成因正在调查之中。

    宜宾市国土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地质工程师王拥军表示,硐底镇属于喀斯特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使得其地质的岩溶非常

发育,长期的干旱、地下水的过量抽取等都可能会导致“天坑”出现。王拥军说,2008年江安县五阁出现的“天坑”的土地地质结构与硐底镇基本相同,通过调查,江安的“天坑”成因是抽水等原因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对于村民们相传的“天坑”成因和煤矿有关一说,曾在煤矿当过矿长的村民张小红说,“天坑”所在的山名叫“雷打顶”,以前有个大湾煤矿在这里挖过矿,但已经停产,其井口与“天坑”的直线距离约80米。

    停产煤矿封井口的砖莫名移位

    张小红说,因为已经停产,大湾煤矿的矿井井口已经用砖全部封堵,“天坑”出现后,封井口的砖奇怪地被吸进了煤道,而且井口被大风刮得非常干净,像专人专门打扫过一样。

    “我估计那是‘天坑’的坑底与过去的煤道已经连通,才产生了巨大的气流吸走了封井口的砖。”张小红说,据目测,停产时“大湾煤矿”井口的位置与“天坑”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据村民们介绍,大湾煤矿由村里控股,一些村民也入了股,年产量约2万吨,约1993年开采,2003年左右停产。对于煤矿的采煤道走向是否与“天坑”位置相连,石垭村村主任范小勇表示,以前是有过煤矿,其他的不愿多谈。

    不远处一煤矿发生涌水事故

    昨日,一些村民说,4月25日,与“大弯头”隔山相邻,车程约15分钟的大矿———红卫煤矿发生涌水,他们认为,这跟“天坑”的产生也有关系。对此,川煤芙蓉集团红卫煤业公司行政办主任边亚军表示,红卫煤业公司采煤巷道确实发生了涌水。

    “4月24日下午,我们就发现矿里有少量渗水出现,25日上午10点过,突然从地下涌出大量夹杂泥沙的浑水,很快将巷道淹没了50多米,人员紧急撤离,但还有一些机器没抢救出来。”边亚军说,水位目前已淹至68米,矿上已停产,正在抽地下水,每小时能抽1000立方米。

    红卫煤业:若与我们有关愿担责

    对于矿井采煤道的走向是否接着硐底镇的“大弯头”的“天坑”,边亚军说,这要生产技术的负责人才能解释清楚,但负责人昨日下午已经被通知到市里开会。

    “如果省里的专家组调查结果确定‘天坑’与煤矿有关,红卫煤业肯定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边亚军说。据了解,红卫煤矿是国有企业,年产量为30万吨。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40天发生5起校园惨案 校园安全升至国家高度
下一篇:宁夏等地大幅调高一线工人工资 年内20省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