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出现了极具重量的试点地区。人口大省河南日前拿出了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方案涉及9.2万个事业单位,214.7万名工作人员。(4月19日《中国经济时报》) 按照相关方面的说法,这一做法不仅打破了“官本位”,而且以往“事业单位干部待遇随人走”的老规矩也被打破。河南事业单位的这一改革,也因此被形象化为“两百万人摘‘官帽’”。 对河南的此次改革 然而,河南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吗?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事业编制人员不仅存在于事业单位中,行政机构也存在着大量的事业编制人员。目前的改革只是局限于事业单位内部,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介绍,此次改革涉及较多的是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这些领域内部,行政和“官帽”意识相对较轻。在更需要改革的一些事业单位,尤其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机构的事业编制人员,并没有真正进入改革状态。 按照汪玉凯教授的说法,改革的目的是“促使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这是就事业人员而言的。但社会真正关注的,不仅是事业人员,而是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改革起码应该达到同工同酬、同工同发展机会的目的。但就现实而言,即使是教师群体,也存在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身份区别。 因此,我们应该把事业单位改革置于更大的背景下去考量。我们不妨把从业者分为公务员、事业、企业三种性质,在三种性质中,事业单位的“官帽”并不是最高最大。改革的目的不应该是降低事业人员的收入,而应该是尽量缩小三大性质人员收入的差距。改革只有全面推进,才能达到实现社会公平、劳动尊严目的。如果事业单位改革搞单兵突进,所谓的摘“官帽”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
上一篇:别让百姓无端猜想官员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