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办假证小广告形态升级 400元可搞定美国文凭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17 16:29:30 青岛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截止到昨日下午5时,晚报“除癣风暴”热线已收到上千个市民来电。“假证小广告太多了”,“办假证的广告都贴到公交车站了”,“办假证的咋这么大胆”……假证小广告成了众矢之的。

    昨日下午,记者暗访了解到,假证小广告上留的电话一般都是外地号码,一个假文凭一两天内就可以 “到货”,价格在三四百元上下。执法人员说,假证小广告被称为“恶性癣”,这些年来形态不断“进化”。与此同时,办假证人员也越来

越“贼”了。

    现象

    “恶性癣”不断进化

    昨日下午2时许,针对市民关心的“办证广告”问题,记者采访了青岛市公安局四方分局城市管理治安警察大队队长董建华。 “虽说都是小广告,其性质有本质区别。”董建华说,小广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电维修、疏通下水道、家政服务等服务性小广告,这类小广告可被称为“良性牛皮癣”。还有一类小广告涉嫌违法犯罪,比如办假证、卖迷药、招聘公关等,执法人员将这类小广告统称为“恶性牛皮癣”。

    “‘恶性牛皮癣’中,办假证的占多数。”董建华介绍,几年前,办假证小广告都是在大街上散发,比如四方区的杭州路附近。后来,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真正办假证的人隐藏了起来,雇佣专人“搞宣传”。贴纸小广告、油墨刷墙、喷枪印刷……假证小广告的形态越来越多样。

    揭秘

    假证贩子更“贼”了

    记者了解到,以往很多办假证败露,多是由于民警日常清查或进行房屋登记时,发现屋内堆着一摞摞的各式假证。 “一直以来,我们在跟假证贩子斗智斗勇,他们越来越‘贼’了。 ”董建华说,现在的假证贩子越来越警觉,他们通常不会将原材料放在住处,而是在偏远处租民房当仓库。 “马仔”每天接活后,和仓库那边的人联系,对方按照“接货单子”,将原材料(“母本”)包装好,随后通知“马仔”去取。

    “以往,假证团伙中有一个负责贴广告,一个在家造假证,还有一个负责接活、送货。”董建华介绍,从近年案件来看,假证团伙的分工更加明确,网络越来越大。有的团伙中,光是接电话的“马仔”就有好几个,他们互不相识,都与“老板”单线电话联系。有的直至被抓获,也没有见过老板的模样。

    暗访

    400元办“超A”文凭

    昨日下午,根据市民的举报,记者在市南区广西路的墙上发现不少“办证”小广告。记者查询了解到,对方的手机号是外地号码,属地为河北邯郸。随后,记者拨通了对方的手机。

    “你们能办文凭证吗?”一开始,记者谎称因为没有研究生文凭,不好找工作,希望能办一套美国某名牌大学的硕士文凭和毕业证。“没问题,国外大学的我们也能办,之前也办过。 ”对方表示,只要把想办的大学名称、专业和一张小2寸的免冠照片准备好就行。接着,他提出在中山路百盛商厦门口“接头”,让记者将400元钱和相关资料准备好,到时候“交货”,再另行约定取证地点。

    周旋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他们也能办,价格比国外高校便宜,只要300元。“我们这行是违法的,但是我们也有职业道德,不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只要你不坏我们事就行。 ”对方还信誓旦旦地称,如果要办,2天就可以拿到证件,证件质量“上乘”,和真的一模一样。

    新闻延伸

    花钱办假证将被处罚

    董建华说,通常说来,一个假证的成本不会超过10元。但是,无论是学位证还是资格证,假证贩子一开口就是两三百。巨额利润是造假者铤而走险的一个原因。

    董建华举例说,假文凭里的学号、证书编号等信息肯定是假的,如果用人单位和高校核实,假证很容易就会“现原形”。市民购买、使用假证件或假文书都是非法的。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前车之鉴

    假文凭让她丢了官

    潘女士十一年前就在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办事处工作,她从业务代表做起,被提升为业务主任。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曾两次被公司表彰。2008年11月,公司突然告知潘女士,她的工作岗位将变更为促销员。潘女士觉得很委屈,经劳动仲裁部门协调未果,随后将公司告上法庭。

    几乎与此同时,张裕公司也起诉至法院。 “后来我们发现,她的文凭是假的。”张裕公司代理人当庭提出,潘女士采取欺骗手段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市北法院审理后指出,潘女士为达到被录用目的,拿假文凭蒙混过关后,公司同她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潘女士的行为构成欺诈。日前,市北法院一审宣判,潘女士与公司所签劳动合同无效。 王萌 王婷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城阳乡村美食节22日开幕 品农家宴点评美厨娘
下一篇:最新:救援官兵克服高原反应不下救灾一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