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山东各地 > 正文

民工荒至今余波未平 山东省缺工总数约67万人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12 08:48:31 大众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年初开始的“民工荒”,至今余波未平。民工荒究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外在表现,还是经济转型所遭遇的一个必然阶段,抑或是对我们多年来改革配套缺失的一次警示?希望本报记者的调查,能给读者以思考。

    “劳动密集型”陷两难

    3月末,烟台港一家装卸公司仍在济南等地广泛散布聘工信息。招聘负责人说,公司月工资计件能挣到 3000 元以上,多的可拿六七千元。春节后即开始

招聘,计划 500 人的岗位,才招到 100多人。

    3月31 日,济南市职介中心近百家企业设台招人。至 11时,厅内已呈求职者比招聘者还少状况。山东华仪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对记者说,自春节后,他们面试过的几百人,留下的仅21人,且7人已过45周岁。他把这种“责任” 归结于媒体报道过度夸张了“ 荒” 的程度,助涨了民工涨薪欲,导致民工观望。

    记者注意到,招聘大厅大荧屏显示,此前已发布信息的用人单位缺岗数字与记者多天前来采访时显示的数字基本没有变化。

    据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计,春节过后,我省缺工总数一度达百万人。至3 月下旬,缺口仍在约67万人。

    而省劳动就业办公室的杨卫华通过研究却得出这样的数字:我省现有农村劳动力约3507 万人,按目前的农业生产率,应保留1100 万常年劳动力。以“已从事非农业或每年外出打工 6月以上”为界定标准,现已转移出 2047 万,仍有 360 万需要转移。整个来说,农民工不是“荒”了,而是过剩。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大批农村劳动力却处待业状态。

    论及突发性民工荒,许多人都把原因归结为“劳动密集型”、“低成本制造”、“高负荷劳动”上,一致提出,只有抛弃这些才是出路。媒体更是一致呼吁给民工“长工资”。记者在济南采访发现,正在招聘的企业的确普遍提高了工资,幅度多超一二成,开出的工资条件基本在1200元以上,极个别企业月薪最少也是“管吃住800元”,远超出济南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而实际情况是,“不加薪难招工,反之即亏损”是目前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两难困境。劳动密集型的皮革、服装、鞋帽、玩具、 家具等制造行业,多数利润不及10% ,有的甚至不及6% 。

    而另一“两难” 更令政府头疼。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政策研究处副处长张百顺说:“转方式调结构就要淘汰部分企业,如此又会损失部分就业岗位,而当下劳动力仍然过剩——真是两难呀。”

    “干不长”搞得两败俱伤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工资低,劳动时间长、负荷大还不是部分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济南市至强科技公司老板王凤岭说,遇多个曾在珠三角打过工的民工来找活,说原企业招他们回去,工资有的甚至长了六七成,他们决意再也不回去。问为什么?民工说:“说裁就裁,干不长。”

    今春的招工单位,少有国有企业。济南市职介中心公布的信息中,特别标有“国有经济”的仅占用工比例的百分之几,而且限于“理发员”、“净化车间工人”等三五个工种。 媒体前不久也报道了武汉国企招聘会被求职者挤破门、越窗而入造成招聘会中途停止的情景。一毕业于省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关姓小伙子回答记者“为何愿意去国企”问题说,他同学在济南一国企工作,月薪还不到 800元,也不愿意离开,就是图稳定,干得时间长。

    记者了解到,当初金融危机凶猛之时,许多国企尽管减少了工人工资,但硬是“不裁人”,如今见到了长远的功效,赢得了求职者信任。

    但民企老板普遍认为难效仿此点,有老板反问记者:“赔钱谁替我赔?国家会替吗?”

    而实际上,许多民营企业也希望求职者在企业里打长谱。中海物业招“安管”时,一招聘者刻意穿上制服,向每一位求职咨询者讲述说,自己当初就是干安管,一二年即提拔到管理岗位,每一位管理者都须从基层做起,只要优秀不会被埋没……他对记者说,如今求职者跳槽频繁,企业不培养人难发展,培养的人跳槽企业受损更严重。

    中小企业在这次民工荒中遭重创。韩国比比客料理济南总店一直未招够人。负责人对记者说:“浮躁,都浮躁,打工的浮躁,用工的也浮躁;那边是干干就走,这边是你走就再换人,对谁也不敢重用,公司根本无法发展。前几年,公司还搞个五年规划,现在是干一年看一年。”

    普遍缺乏“变身”信心

    沂蒙山区农民陈日语1993年前在济南当兵,退伍后留济南打工,后娶一打工妹为妻,考虑到生计,多年不敢生育, 3 年前才生一女。如今,一家三口租住十六里河村一居民家,夫妻皆靠卖报为生。陈及女儿没有医保,春节后孩子患肺炎,住院花去 3000 多元。问他下一步打算,回答是:“不知道。”他说:“待也待不下去,回家也回不去——没了地,也没脸面回去。”

    记者采访了在济南市区打工的 20多位外地民工,没有一位预期留下。问及原因,基本回答是:“怎么可能?”

    除了到一些国企及规模较大的民企打工,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民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末的统计,为民工提供或补贴提供养老及医疗保险的用工单位都不及20% ,提供失业保险的仅 10% 稍多,提供工伤意外保险的不及 28% 。 此比率并且呈逐年减少之势。

    加之户籍障碍和天价的居住成本,“变身”为城市人,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奢望。一农民工对记者说:“在乡下最起码还有地。”

    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清津调查中发现一个问题:即使有企业想为民工买保险,民工也希望企业将买保险的钱直接当工资发下来,而拿钱后民工自己买保险的很少。这现象除了反映出许多农民工并没有变身城市人的长远想法,还埋下了一个很严重的隐患:多年以后农民工都老了,却没有保障,麻烦大了。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洗浴中心卖淫嫖娼成风 近百警察持枪夜端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