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14天央媒密集炮轰高房价 几乎囊括所有中央主流媒体 专家称如此集中炮轰某一行业是破天荒的事 今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住房保有税能否抑制高房价?”为题报道了如何遏制房价快速上涨。这是自新华社3月28日开始播发聚焦高房价的“新华时评”以来,中央媒体连续14天炮轰高房价、高地价,以及追问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记者惊讶地发现,在这次炮轰高房价的中央媒体 中央媒体的“接力”炮轰高房价,也成为了股市房地产板块近期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效果来看,央媒的炮轰对房地产市场和购房者心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集体炮轰 网上盛传房地产崩盘时间表 就在新华社炮轰高房价的时评出台前,网络上盛传一张房地产崩盘时间表,该表通过中日房地产走势的对比,发现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走势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极为相像,从而预言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崩盘。虽然很多专家和业界人士都分析这张表有些耸人听闻,但舆论普遍认为,这其实传达了关于高房价的一种“民意焦虑”。 之后,便是新华社连续发表6篇聚焦房价的“新华时评”,引起社会和网络的强烈关注和重大反响。有网友理性地认为,如果说房地产崩盘时间表还只是一种“民意焦虑”的话,那新华社连发6篇评论批高房价,则可以解读为国家将出台重要政策加强房地产管理的前兆。 “现在的房地产实际上是行业垄断,老板互相之间一个电话说:我们是不是每平方米涨200元,那就涨起来了。既不需要听证,也不需要物价部门审批。”网友留言说。 小半月中央媒体接力炮轰高房价 新华社从3月28日开始,以“新华时评”的方式,每天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炮轰”高房价,一连整整发了6天。新华社连续近一周的高调炮轰立刻引起了各类媒体的关注,也让百姓开始猜测这可能是高层授意,可能会在近期出台相关政策,特别是新华社的最后一篇评论《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让媒体的猜测似乎得到了印证。 就在大家猜测的时候,新华社评论播发后的第二天,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报道我国重大时政要闻的央视《新闻联播》突然在4月3日介绍起日本青年如何解决住房问题,这一小细节变化更加坚定了百姓对于高层将出台政策的猜测。 为了让猜测得以佐证,伟大的网友们开始到中央媒体上去寻找答案,“辛勤”的付出总会有回报,答案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人民日报》在4月1日就开始“追问中国楼市”,并在6日和7日发表多篇文章,追问中国楼市的改革之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8日、9日进行了跟进,除了北京的投资性买房占多数外,还专门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推出导听专题“关注疯狂房地产”。 此外,中央级媒体《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3月28日到4月10日,连续14天来,中央媒体痛批高房价,中间没有“休息”。 近半月央媒房价报道 4月10日:《住房保有税能否抑制高房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4月9日:《北京楼市持续火爆投资性买房占多数》、《评论:征收房产税是遏制房价上涨的有力手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4月8日:推出专题“关注疯狂房地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4月7日:《住房制度改革要不要大幅调整?》、《遏制土地拆征的“利益依赖”》(《人民日报》) 4月6日:《是否取消房地产预售制》(《人民日报》))、《新华六评能否触动畸高地价房价》(《中国青年报》)、《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房价稳定》(央视《新闻联播》) 4月5日:《实行土地招拍“价低者得”难在哪里》(《检察日报》) 4月4日:《面积小价格低纽约小户型受青睐》(央视《新闻联播》) 4月3日:《日本年轻人:租房住也幸福》(央视《新闻联播》)、《奥地利房价稳定靠政府干预》(《光明日报》)4月2日:《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新华社) 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新华社)、《中国楼市三问:老百姓如何才能住上房?》(《人民日报》)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新华社) 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新华社) 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新华社) 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新华社) 炮轰效果 股市房地产板块调整 就在央媒炮轰房地产的时候,再传出“发改委称进一步加强地产调控及央媒齐轰楼市”,股市地产板块再次遭遇政策利空,地产股连续两日大幅调整,明显拖累指数。 在4月的前两个交易日里,房地产板块成为了拉动大盘向下的主要力量。继前一交易日地产板块以13.96亿元的净流出金额高居抛售榜榜首以后,4月7日当天,房地产板块再度领跌大盘,八成个股下跌,整体跌幅为0.82%。 房地产的业内人士将之与央媒如此集中的“炮轰”又联系在一起。 “再等等”想法出现 房地产遭受中央权威媒体炮轰后,各种传言见诸报端,有消息称物业税方案已经落实,将在京沪穗渝进行试点,“上海将开征房产保有税”的说法漫天飞。让房地产市场再次陷入调控观望期,让许多刚准备出手买房者出现“再等等”的想法。 专家分析 表明政府决心调整的态度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说:“房地产走到现在的地步,确实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已经可以说是千夫所指,众人瞩目。” 陈云峰认为,房地产本来是风口浪尖上的行业,对其存在的问题,中央媒体毫不客气地给予无情披露,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中央媒体对房地产的“炮轰”,可以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的确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必须要调整。 “只是一个信号,它并不是政府部门一种政策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老百姓的呼声。但无疑也表达了一种政府的态度,表明政府要下定决心进行调控。”陈云峰说。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央媒体有更多、更强势的话语权,但很少炮轰过某个行业。这次把房地产行业作为炮轰的对象,是破天荒的事。” 牛凤瑞认为主要表明了中央级媒体决策层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一种评断。“媒体对整个民情民意的影响非常大,同时民情民意有时能妥协政策的走向,这是一个逻辑关系。但我不认为他们的炮轰对中国的房地产健康稳定的发展会产生多大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市场有市场的规则,而不是人多了就符合客观事实。”牛凤瑞说。 “这是中央媒体的决策层对读者的交代,也是向中央的反映民意,它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牛凤瑞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