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反腐专家称“群蛀”现象暴露用人制度缺陷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08 14:44:10 法制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据记者了解,中办在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同时,公布了与之配套衔接的三大试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责任追究办法和同时出台的三个办法一起构成一种

监督体系,配套衔接,前后呼应,体现了通过机制、标准、程序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价值导向。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如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群蛀”现象等都源自用人不正之风。

    “曾经一起共事的某某,现在到了一个什么级别,而自己才是一个什么级别,最后干部们总结出的原因就是,人家会‘跑’,我不会‘跑’。”每次到外地讲课,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的耳朵里,都要灌进一些基层干部的抱怨。

    “一些在基层工作很出色的同志长期得不到提拔,难免会有想法。甚至一些不那么称职的干部,也会因为和他们条件相似的人靠拉关系、走后门得到了提拔而有怨气。目前用人方面存在的不正常状况就是:要么是有背景的上去了,要么是谁都不得罪的平庸干部上去了。”蔡霞说。

    “用人不正之风长期以来就是一大顽症。”中央党校教授、反腐专家林喆告诉记者,从最近几年落马官员的状况可以看出,“带病在岗”、“带病提拔”现象比较严重。

    林喆为“带病提拔”下了个定义:在贪腐的状态下获得提拔。“这些人是怎么被提拔起来的?为什么长期没人发现?干部任用上的种种‘带病’现象说明,我们的用人制度有缺陷。”林喆说。

    “用人不正之风长期存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买官卖官’现象的增多。”林喆说,在一些地方,花钱买官成为各方心照不宣之事。记者此前在基层采访时,就有地方官员透露,当地公安局副局长的“标价”是20万元。

    随着用人不正之风的蔓延,一种令人惊叹的腐败现象———“群蛀”也应运而生。林喆说,近年来最为典型的“群蛀”案件,莫过于2006年9月湖南郴州爆出原市委书记李大伦等“群蛀”案。该案涉及几十名官员以及当地政界商界158人。

    林喆认为,反腐实践表明,“群蛀”现象总是发生在宗派圈子、裙带关系和官商勾结中。在各种权力的层层袒护下,已有的监督制度难以发挥作用。于是,尽管个人品质不好,或有种种腐败迹象的线路,尽管有群众的不断举报,或许多恶性劣迹甚至已成为社会的公开秘密,问题官员依旧岿然不动,甚至是“边腐边升”。“群蛀”现象再次暴露出某些管理制度的漏洞、用人制度的缺陷和日常监督制度的失灵。

    “所以,现在更为重要的不是还要制定多少监督制度,而是应对这些年的用人制度真正地进行深刻的反思。”林喆说。 (杜晓 任雪)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环保领域腐败案件增多 去年处理党员干部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