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本报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原晶 青岛董家口港区中心路(港润大道)一期已全线贯通;疏 机遇千载难逢,建港争分夺秒。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自去年5月底全面启动以来,青岛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抢抓机遇,创新思路,高效运作,克服时间紧、人员少、资金压力大、协调难度大等各种困难,在短短200多天的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多次刷新了国内乃至世界同类行业开发建设速度的纪录。 高效的运作和快速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国内外投资商信心倍增,已经入驻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区的5大先导性项目将在今年取得重大突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港区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额近300亿元,为港区“一枢两中心”建设和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不冻港”御寒而上 1月29日,董家口港区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土石方的货车往来穿梭,港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崔之涛指着一辆刚刚驶过的运送石料的货车说:“董家口港区作业区内没有结冰现象,实施防冻、保温措施,科学施工,工程进展一切正常,并未受到天气影响。” 在全国气温普降,北方各港口均有不同程度结冰的情况下,董家口港却没有出现结冰的情况。如此严寒天气下,董家口港缘何岿然不“冻”?崔之涛向记者一一道出了其中奥妙:首先,这里是湾岬地形,港湾北侧的陆域是微丘陵地区,对冬季北风有阻挡作用,受寒冷空气影响小,所以终年不冻。其次,港区内水域水深条件优越,近岸港区水深平均-15米以上,距-20米等深线不到1000米。岸边多礁石,潮间带甚窄,底质为砂,深水区底质为泥。附近海域的水流流速匀缓;无大河注入,水下地形较为稳定,所以可以终年不淤不冻。 虽然良港天成,但港区在恶劣天气的应对方面没有丝毫懈怠。记者了解到,入冬之前指挥部就未雨绸缪,采取了多项防备恶劣天气的举措,制定了周密的冬季施工方案,如对混凝土和砂浆加入防冻剂,采取保温、加热措施等保证了引堤、扭王字块预制、中心路边沟砌筑等工程的顺利进展。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每天200多辆载重车和多艘海上运输船舶,24小时不间断忙碌,每天进料一万多立方。”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港区基础工程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海上引堤工程继顺利突破千米之后,已快速推进至1088米,围堰工程推进至406米,港区中心路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中心路二期路基工程将于春节前全部完成,港区商务中心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崔之涛说:“两个通用泊位年底前将全部投产运营,这将是是港区第一批投产运营的码头!” “地主港”开发模式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港口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政企分开的“地主港”发展模式打破传统,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港口商业化趋势日益加强。美国纽约港、巴尔的摩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等世界著名港口均采用了“地主港”这种管理模式。 港口的开发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主体,投资规模大、协调难度高,运作周期长,不是一个部门或企业能解决的。董家口港区作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开发模式至关重要。青岛市委、市政府,借鉴参考了世界地主港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结合国情和青岛实际,在强化政府管理和公司制管理两种形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融合起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青岛港口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即“政府主导、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地主港模式。我们暂且称之为“董家口模式”。 “政府主导”首先是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的运作体制。青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一级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招商宣传。同时加强三方面主导。 首先是主导管理。一方面将规划、发改、国土、口岸、海洋、港航、海事、“一关三检”等20多个涉及港口发展的职能部门纳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统一协调相关行政资源,为港口发展提供软、硬环境支撑;另一方面与入港企业签订《管理公约》,在项目入驻、防止恶性竞争、服从港区管理、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等方面加以规范。 其次是主导规划。指挥部主导编制港区总规、详规、城市、产业等规划和集疏运、疏港铁路、用地用海等专项规划,并做好各规划的衔接,为港区可持续性发展指明方向。 最后是主导开发。港区内道路管网、防波堤、航道、雷达导航等重要公共系统均由指挥部主导开发建设,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港区开发建设,不但减轻了企业投资压力,还提高了基础设施配套的统一性和全局性。 港口开发市场化运作 “公司市场化运作”首先是成立了一个真正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主导的港口公共服务企业——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公司,通过开展三方面工作搭建起港口市场化运作平台。 通过开展土地运作,明确了港投集团土地开发主体地位,新开发土地及土地升值收益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入公司用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滚动开发,通过土地运作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积累建设资金目的。 通过开展资本运作,一方面依托政府信誉,争取“银团”贷款支持,另一方面港区内土地、海域使用金、各项税费、港口规费等地方收益部分作为公司资本金用于开发建设,形成资金良性循环。 通过开展项目运作,港投集团通过参股、控股项目等方式分担政府投资压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则采用BT、BOT等多种方式,借助市场和民间资本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此外在开发建设初期,董家口指挥部办公室与港投集团合署办公的体制设计是青岛港口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不但发挥了政府和企业各自优势,而且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即通过合署办公真正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 董家口港区通过初期实践验证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和可操作性,目前已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并被列为全国首个“地主港”的创新试点。 先导性项目加快推进 在创新的港区建设模式之下,高效的运作和快速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国内外投资商信心倍增。已经入驻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区的5大先导性项目将在今年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从董家口港区建设指挥部获悉,根据“一枢纽两中心”的规划与定位,港区对入驻项目进行了战略性选择,确定了大宗散货区与液体化工品区5个先导项目,这些先导项目将在今年陆续开工。 在两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年内将全部开工建设,首个项目拟于今年年底具备简易运营条件。码头建成后将实现胶州湾内矿石业务向董家口港区的转移,其在胶州湾内9000万吨的矿石吞吐量足以保证该项目的运量需求。码头建成后将主要承担部分散货业务,以及辐射日韩和国内周边港口的矿石中转业务,每年可至少保障2000万吨铁矿石运量。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港区累计引进的项目总投资额近300亿元,为港区‘一枢两中心’建设和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由此,以这些大项目作为骨干业务带动两大作业区的快速发展,形成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与能源储运中心的雏形。 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 2009年3月1日,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对董家口港区做了明确定位:董家口港区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港优化港口布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品及杂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物资运输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 董家口港区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依托。同时应积极努力将港区的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成为“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 打造青岛 “波罗的海指数” 在众多的项目中,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年内开工。 随着散货船舶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40万吨级船较原有的20万吨级船节省23%的运输成本,董家口港区将率先建成全国唯一可停靠40万吨级大型船的码头,中国进口铁矿石航线必将围绕40万吨大型泊位产生集聚效应,而青岛将成为这一集聚效应的核心港口,从而保障山东港口在全国进口铁矿石中的主导地位,可以实现辐射日韩及国内周边港口的铁矿石水水中转业务,促进港区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的形成,进一步巩固青岛港的枢纽港地位。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如能及早建成,将抢占全球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建设的制高点,成为‘中国第一大深水港’。”借此,董家口港区将有力带动周边港口物流中转,更可辐射日韩等国际港口,盘活水水中转,对于国家能源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预见,随着港口设施的逐步完善和腹地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董家口港区将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全面发展港口综合物流、专项物流、商贸、信息、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发展成为以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的国家重要能源储备运输中转基地和交易市场,届时董家口的干散货指标,将成为青岛的“波罗的海指数”,并发挥其在全国能源及原材料资源市场的强大配置功能。 董家口港区全体开发建设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只争朝夕,艰苦创业。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继续加快配套路网、防波堤、疏港铁路、航道、雷达站、口岸查验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港区详规和区域用海规划批复,全力支持项目单位开展立项前期工作,高效推进土地和资本的市场化运作,不断巩固招商成果,拓宽投融资渠道,力争三到五年内完成20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让中国实现拥有40万吨级通过能力的大港口,点燃蓝色经济的强大引擎,助推区域经济实现新的腾飞! |
上一篇:青岛董家口港区建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