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西大吴遗址M砖、木双椁带脚箱墓②人物线刻陶罐③西大吴墓地出土的镂空铜熏炉④西大吴遗址宋代砖雕仿木桌椅等圆形墓壁局部 本报3月28日讯(记者 赵晓林 实习生 陈昕)京沪高铁工程沿线山东段的考古发掘情况,本报日前已独家报道了济南境内的两处。京沪高铁工程沿线山东区域还有其他数十处遗址,目前已有14处进行 对于京沪高铁工程沿线的文物保护工作,山东省文化厅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分重视,组织沿线地区业务力量组成联合考古队,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统一领导调度,从2007年12月中旬开始,至2008年1月上旬结束,历时近一个月,完成了工程沿线61处文物点的勘探工作,并对每一个文物点的文化堆积概况、重要遗迹现象等进行了专门勘探和测绘,取得了详细的勘探资料。调查发现,这61处文物点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早期青铜时代的岳石文化,历经商周、两汉,一直到明清时期。所有文物点都有遗迹遗物发现,有的还保存较厚的文化堆积。根据遗址保存和是否能受到直接破坏的情况,京沪高铁沿线共计进行了14项考古发掘项目,其中济南段2项、德州段1项、泰安段1项、济宁段4项、枣庄段6项。 位于泰安市的大汶口西大吴汉代墓地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泰安市文物局、岱岳区文物管理所、新泰市博物馆、宁阳县博物馆、肥城县文管所、大汶口镇文化站等文物部门,为配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于2008年5月27日至6月12日集中进行考古发掘的。其具体位置是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大吴村西200米处。据介绍,这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汉、宋、元、清等古代墓葬24座,宋元瓷窑址一座。出土陶鼎、陶罐、彩绘陶壶、陶碗、铜鼎、铜钵、铜熏炉、铜钱、瓷盘、瓷碗等各类随葬品60余件。 各朝墓葬 保存较好构造奇特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此次发掘工作领队李曰训介绍,西大吴遗址内共发现汉代墓葬10座,宋元墓葬9座,清代墓葬5座。与此同时,还在墓葬区的南部,发现一座宋元时期的古瓷窑遗址。在发现的10座汉代墓葬中,绝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墓葬,只有2座为东汉墓葬。8座西汉墓的墓葬构造主要有单室和双室两种,材料以木椁、石椁或砖、木并用为主,具体分为木椁单室墓、砖、木双椁单室墓、单室石椁墓以及夫妻并穴双室石椁墓等。木椁墓或砖、木双椁墓的墓室面积,一般长4.5米,宽3.2米左右,墓深达到4-5米;而石椁墓的墓室面积明显要小于木椁墓,长宽一般在2.5米×1.5米左右,墓深只有2米左右。东汉墓葬的形制则均为圈顶砖室墓,墓室面积长宽一般在2.5米×1.3米左右,墓深在1.5米左右,整体大小与西汉时期的石椁墓是比较相近的。 李曰训特别强调,很可惜的是9座宋元时期的墓葬绝大多数都有遭到不同程度盗扰与破坏的痕迹,但让人庆幸的是,几座墓的形制结构保存得尚算基本完整,均为圆形穹隆顶砖室墓。墓室平面的直径一般在1.6米到2.5米左右。比较特别的是,此圆形墓葬的构造较为精致,其一侧并置有甬道和仿木建筑结构的砖雕门楼;墓门前面还并置有一斜坡墓道;墓室内部,连接墓门甬道的是一个弧形的前厅,前厅的后面是特别设置的棺床。这些宋元时期圆形墓棺床的周壁上,大都用砖垒砌而成,或模制日常生活中的用品用具,例如:桌椅、凳子、镜架、衣架、灯台、剪子、钥匙等等。而宋元墓葬的随葬瓷器,大都放在前厅内。 另外,西大吴遗址发现的5座清代墓葬,其中有4座为夫妻并穴合葬墓,单室墓1座,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大都为1-2件瓷罐或瓷碗,一般放置在棺外侧墓主人的头部;木棺内则放置有数枚铜钱,个别棺内墓主人的头部位置,还随葬有一些雕花铜饰及铜笄等。 出土器物 刻画陶罐或为第一 李曰训说,这次考古发掘文物方面收获是很大的。首先是各个墓葬随葬品繁多,时代特征明显,且基本保存完好;其次是个别器物的工艺达到美轮美奂的程度,如在一陶罐上刻画的武士出征送别图,为目前我国发现的在汉代陶器上刻画人物图像所罕见,其画面精细程度甚至可以看做是全国出土的该类器物的第一。其中两座面积较大、保存基本完好的西汉木椁、砖椁墓中,不但出土了大批的陶器,而且还出土了几件保存基本完好的青铜礼器。比如编号为M8的墓葬出土的铜鼎和铜熏炉,造型精美、小巧玲珑。汉代木椁墓的随葬品以陶器和铜器为主,大都放在棺椁之间,其中男性墓主人棺内随葬有铁剑、铁刀;女性墓则一般随葬环首刀、铜镜等。而汉代石椁墓的随葬陶器,大都放在一侧的壁龛内,铁剑、铁刀、铜镜等随葬品,均放置在棺内墓主人的身旁或头部。 最让李曰训兴奋的,是编号M5的石椁墓壁龛内发现的西汉中期人物刻画陶罐。他说,这件陶罐堪称此次发掘中的精品,是最为重要的文物。由于文物已经入库入档,所以他只给记者展示了照片。记者在照片中看到,这个陶罐整体为灰色,色泽均匀,是典型的汉代陶器,制作比较精细。在陶罐外壁上有明显的刻画图像,线条很细,但比较清晰,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佩剑武士出征前与家人告别的情景。 李曰训给记者讲解,这副刻画像表现的是一位武士身佩长剑,挺直站立,目视前方;他的面前,是一个正在伏地跪拜父亲的孩童,孩童身后,站立着转身掩面饮泣的妻子;在武士身后的一棵小树旁,则拴着武士的一匹战马,该战马翘尾低头,双耳高耸,头部伸进食槽内正高兴地品尝着可口的草料;在拴着马的树上,还栖息着一对展翅欲飞的祥鸟;战马的后面,刻有“上戎口父”四字铭文,铭文后面的小河内还刻有几条大小不等的游鱼景象。整幅作品表现的是武士出征、家人送别的场景,可命名为《武士出征送别图》,整个画面层次清晰,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仅细腻地刻画出人的表情和动作,并成功地借背景烘托出送别的气氛,可以说工艺超群,是汉代墓葬中罕见的发现。据初步查阅相关资料,这类汉代线刻图案陶罐国内还没有发现过,所以很有可能是首次发现。而这件陶罐和上面的图案对于研究汉代的生活习俗和军事等都有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考古、文物和研究价值。 李曰训总结说,泰安大汶口西大吴墓地的发掘,对探讨研究泰安大汶口西大吴两汉、宋元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