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温总理的“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惩处”振聋发聩

1
青岛新闻网 2010-03-25 13:05:28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国务院23日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要突出重点查办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大追逃和赃款赃物追缴力度,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决不让他们得到任何不法之财。(2010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历史的经验表明,如果任由贪污腐败盛行,任由腐败分子逍遥法外,执政的根基势必被动摇,民心必丧失。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十七大报告

中用“水火不相容”这样的铿锵之词来诠释党与腐败的关系,这足以表明我们党坚决反对腐败的决心所在。

    而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一句“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更让我们感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深了对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的理解,增强了对我们党铲除腐败的信心和期待。

    我感到,温家宝总理的“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对腐败分子来说,是最严厉的警告。时下,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呈现出了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和智能性的特点,他们集高智商、性贪婪、善表演于一体,隐匿于干部队伍里,怀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心理,从第一次收受不法财物的胆战心惊,到后来逐渐降低标准原谅自己,在错误的船头上“荡悠悠”,他们总是错误地认为反腐败是隔墙头扔砖头,砸住谁是谁,总臆想着自己能逃脱法律制裁,一次又一次地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殊不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伸手,早晚都有暴露的一天。所以,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这是一条定律,是武松的真拳头,如果不能悬崖勒马,到头来只能自食其果。

    我认为,温家宝总理的“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对各级干部来说,是最真诚的提醒。记得江西省赣州市公路局原局长李国蔚在被查处后捶胸顿足:“我犯了这些事,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腐败分子将自己的乱伸手看成是“社会风气不好”所致,尽管荒唐可笑,却也反映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那就像泰戈尔所说的:“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失掉了未来的幸福”。

    应该说,人生在世,诱惑多多。诱惑犹如烈酒,会冲昏理智的头脑;贪婪犹如醋酸,会软化精神的支柱。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为什么有的干部就能顶得住,有的干部却经不住引诱呢?归根结底是自身的自控能力问题,是道德修养、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上出了问题。头脑中道德良知、法纪观念占了上风,自己就能在“社会风气不好”面前战胜自己;心眼里贪欲色情占了上风,就会在“社会风气不好” 面前自己被自己打败。而一旦自己被自己打败,那么,不管权多重、位多高,功劳有多大,都要受到严厉法律的严惩,没有人能够逍遥法外。

    由此可见,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足以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让平民百姓倍感亲切,让干干净净的干部心满意足。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温家宝部署廉政工作 决不让腐败分子得不法之财
下一篇:温家宝关于反腐倡廉两个“决不”震撼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