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记者了解到,深圳等城市之所以幸福感指数低下,是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尤其是高昂沉重的房价负担,加上工作竞争激烈、交通拥挤、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不难发现,每次关于城市幸福感排名中,都很难找到深圳的名字。一方面,深圳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人来到深圳就业、生活,另一方面,深圳生活的高压力、低幸福感又使得许多人不得不放弃深圳。这难道就是“深圳病”? 深幸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 这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是通过对全国10个城市7万余名20岁~40岁中产收入人群发放关于“中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统计结果所得,选择中产家庭的标准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调查发现,从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万~20万的人群幸福感最强;从年龄看,30岁~35岁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强,从地区看,生活在二线城市中产家庭的幸福感较一线城市强。 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居民的幸福感虽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幸福平均指数却要低于全国水平,而广东其它二、三线城市的幸福指数要高得多。 该《白皮书》分析,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环境被绝大多数调查者认为是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因素。同时,家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影响守护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并且与其他四个重要因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成为一线城市中产家庭低幸福感的原因。 精神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深圳全国最高 记者调查发现,深圳人的不幸福感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而网络是最好的发泄方式。早在七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引起全国轩然大波,那是人们第一次正视深圳人的失落感和危机感。政府官员、专家、市民们开始站出来正视和探讨深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种种问题,开展探讨“什么才是深圳人的幸福?” “你知道为什么深圳夜生活这么丰富,酒吧里人山人海么?这都是因为生活压力!”国贸附近某酒吧老板这样告诉记者,他曾在国内5个城市开过酒吧,经他观察,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大部分深圳人来酒吧不仅是为了休闲,更多是为了释放压力和不满,为了买醉。 几年前,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组对深圳全市户籍登记系统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结果让人咋舌:深圳居民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达21.19%,也就是说,深圳5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精神疾病,这个结果是10年前患病率的4.4倍! 深圳康宁医院副院长、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洪告诉记者,与近年国内其它地区的相关调查相比,深圳精神病患病率和发病率都是全国最高的。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调查结果也只有17%。“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医院的心理救援热线每天都能接到40多个心理咨询电话,其中年轻人、有学历、收入高的人群占了绝大多数。”不仅精神病发病率高,深圳康宁医院曾做的一次调查统计显示,深圳每年自杀人数在2000人左右,已超过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数,这个数字在全国都算是非常之高的。 杨院长分析说,深圳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此外,我们研究发现,亲情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家’的概念在深圳比较缺失,许多人的精神压力得不到亲人的慰藉,无处宣泄。” 房贷、子女教育压“闷”新一代中产家庭 冯珞和左诚仁夫妇二人,在深圳安家四年了,有车有房有孩子,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拼搏在这座竞争异常激烈的移民城市也让这对夫妇感到压力。“在深圳钱是赚不完的,有那么多标杆人物在那,很多大学同学已经自己创业小有成就。”左诚仁说。然而沉重的房贷、孩子日后的教学经费以及父辈养老问题让他们觉得难以松懈,“在别人看来,我们夫妻俩生活在大城市,似乎什么都有了,却不知道我们承担着怎样的压力,有时觉得透不过气来。”左诚仁说。 妻子冯珞告诉记者,他们2007年买了一间90平方米的小高层,目前还欠银行近80万元。她给记者算了每月的支出,儿子上幼儿园要2500元,养车大概在2000元左右,房贷每个月4500元,再加上平时日常开销大概3000元,如果请客吃饭聚会一次动辄千元左右。“我们还是想尽早将房贷还完,这样算下来每个月结余真的不多。” 他们的忧虑除了现实问题,还有将来的长远负担。由于他们所买的房子学位不是重点小学,将来孩子读小学可能还涉及一笔高昂的择校费。 此外,两人均来自农村家庭,双方父母医保都比较低,老人年事已高,一笔用于将来抵御疾病风险的钱也需要存下来。冯珞说:“父亲年纪大了,有高血压。婆婆身体也比较弱,最怕的就是他们生病。” 专家:不要将工作当做生命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认为,这样的结果符合实际,深圳确实存在住房、工作以及缺少与家人相处的问题,难以拥有幸福感。 他表示,目前我国正处于“富而求贵”的状态,开始从注重工作,逐渐过渡到需要提升生活质量、注重亲情。他建议,不要将工作当做生命,本末倒置,进入这样的状态,很容易不幸福。另外他还表示,要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修炼,一般而言能力强、思维更活,做起事情游刃有余的话,就不用太拼命,这样幸福感更容易获得。 而从社会层面而言,不幸福更多是社会公平感的缺乏,这需要社会和政府营造一个宽松有温情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