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3月8日电)“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常德传在北京接受新华网山东频道记者专访,就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常德传说,自2000年以来,中国高耗能行业增长迅速,主要产品产量年均增长在10%以上,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比重在55%以上。单位GDP能耗成倍高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企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加工制造、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经营,企业不仅不能获得足够回报,反而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走向低碳道路,很多企业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模式。目前的生产技术、能源选择、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中国企业进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中国的低碳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常德传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单靠政府扶持。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扶持能力在短期内有限。同时我国企业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由于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购买美国、西方的技术设备和产品。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主体。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加快低碳产品的研发,更为关键的是要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使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机制、产业结构等全方位、全过程的低碳发展。 常德传说:中国企业在面对节能减排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老式想法,比如认为节能减排就是节约成本,节能减排只是一种责任,改造一个低碳项目何时才能收回成本等。这些问题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成功转变为低碳企业的风险。再加上目前对低碳改革还没有明确的奖惩政策,这都让许多企业在低碳道路上采取了“停滞不前,静观其变”的态度。 如果环境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则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缺乏动力。为此,常德传建议,国家应该下大力气普及低碳经济常识;通过行政约束及重奖重罚强化对企业的引导;督促企业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同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以技术改造降低低碳经济投入。”常德传说,青岛港通过每年在全港开展群众性工属具研发活动,仅"十五"以来就创造工属具革新成果1600多项,其中267项获得国家专利。青岛港对作业机械实施的"油改电"技术改造,改造后的轮胎吊单箱能耗下降40%以上,单箱运行成本节省70%以上,并基本实现了废气零排放。这些成果和技术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障安全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以来,青岛港港口年吞吐量增长了近三倍,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和码头岸线、土地、海洋等资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责任编辑 庞黎黎) |
上一篇:青岛港坚定走节能减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