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福兮祸所伏 房地产过热让GDP骨质疏松 【海奥视点】 今日,据《第一财经日报》,万科2009年全年累计销售金额达634.2亿元,在国内房地产企业中率先突破600亿元。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帕尔迪2009年销售收入为3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4亿元),因此万科继2008年后再当全球住宅企业销售冠军。 从常规的宏观经济理论中,这个冠军头衔是值得庆贺的,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反映出本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反映出国民大众的收入水平,反映出私人终端消费能力。然而,在中国,这一切需要重新解读。众所周知,国内房地产市场已成为脱缰的野马——缰绳首先脱离了老百姓的手,望房兴叹、不可企及;炒房者也无法拉住缰绳,只能不停地抄底,不停地买卖;政府试图勒住缰绳,两度出手,十五项举措仍难驯服野马。 有人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像一个非法的大赌场。确有些道理——炒房团全国各地“流窜作案”,频设“赌局”,而跟进的投机者就将宝一次次地投向火热的“赌局”中。于是怪胎出现了——买房的人不缺房,缺房的人买不起房。所谓“非法”,其要害并不指向单纯的炒房行为,而是国内缺乏抑制房产过热的相关法律,“非法”实则剑指法律的真空和盲区。 作为房地产商,自然是虚空泡沫的暴发户。在地王频出的今天,房地产商傲视全球也变得“顺理成章”。然而,这种极度膨胀的虚假繁荣变得越发脆弱,犹如空中楼阁不可预测。 作为政府,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主体,也不得不谨小慎微。因为夸张的房地产业为“保8”做出巨大贡献。对刚走出金融风暴阴霾的中国经济来说,房地产业切不可过分打压,倘若碰碎脆弱的空泡,“空中楼阁”便会轰然坍塌,过分依赖房地产的中国经济便会陷入沼泽。 房价的高低应当和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相辅相成。抑制房价、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不仅要靠税收、法律、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手段来实现,治本之法则为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让老百姓手里有钱。目前,我国GDP构成中的消费权重是“公私”不分的,即个人消费与政府消费一起统计,因此无法准确判断出居民实际消费能力,这往往使政府高估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制定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居民往往对通货膨胀临近无法忍受的时候,政府才有所觉察,这造成了政府货币政策的滞后。 GDP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并非GDP增长任务完成了,经济就能实现平稳快速发展。GDP“保X”似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负累,而房地产正是借着“保X”的“东风”揠苗助长,更是有了“保X”的护身符,而刀枪不入、肆无忌惮、勇往直前。人们期待着GDP放开房地产的热吻,实现软着陆,更期待着GDP增长的同时,手里多一些“余粮”。(周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