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枣园村隶属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街道办事处,位于李沧区西部中心地带,楼山余脉峰山南麓。南与东小庄村一路之隔,东靠重庆中路,西邻新建的翠湖小区,占地260余亩,企业厂房和村落街道各占一半。是一个以王姓为主,多姓和睦相处为邻的自然村落,有253户、675人。 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连接重庆路与胶济铁路、环胶洲湾高速路的唐山路两侧。南距市政府14公里,北距青岛国际机场8公里,东距贯穿市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之前,小枣园村隶属即墨县仁化乡南曲社。德国侵占时期、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小枣园隶属李村区。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隶属关系未变。1938年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到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小枣园归属青岛市四沧区。1951年7月青岛市设立崂山办事处,1953年崂山办事处改称青岛市崂山郊区,小枣园归属崂山郊区楼山乡。1958年成立仙家寨人民公社,小枣园、坊子街、东小庄、楼山后4个村组成楼山后生产大队。1962年11月楼山后人民公社成立,小枣园村归属于楼山后人民公社。1965年11月,楼山后人民公社由崂山县划归沧口区。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及生产大队,小枣园村隶属沧口区楼山乡。1994年6月,青岛市政府实施区划调整,撤销沧口区,成立李沧区,小枣园村随楼山乡划归李沧区。2000年撤销楼山乡,小枣园村划归永清路街道办事处。 小枣园村依山而建,错落而居。过去进出村庄只有一条北连坊子街村、南接东小庄村狭窄的弯曲小路。自1998年,东起重庆中路、西连永平路的唐山路修筑开通,特别是位于村后的楼山后、西南渠、徐家、石家4村实施搬迁规划,落户于村西的翠湖山庄以后,这里便成为交通畅达、人气旺盛之地。 据史料记载,小枣园村原名“西南山”,村民多数姓王,均系王氏祖先才富的支嫡后裔。明万历初年,始祖王才富携带6子,由青州临朐县上庄礼让乡寺泊社四甲迁入胶州朱阳社十甲,而后迁至即墨汇海社王家庄,随后又合家迁往仁化乡枣园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6年),才富的第七代嫡孙王授先、王承先兄弟二人携家带口,从枣园村迁至西南山的东南坡上定居,取名“西南山”。1937年时任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将原枣园村改称为“大枣园村”,把西南山村改称为“小枣园村”,一直沿用至今。 “五世三迁地,胶即海崂间,朱阳立社地,海崖置庄田,总为儿孙计,不使里长艰”。这是才富七世嫡孙王绍先为王氏世谱作序所书写的感怀诗。精炼地概括了祖先们转辗东西、徙迁南北,不畏艰辛立社地,为了儿孙置庄田的历史足迹。历经漫长的岁月,小枣园人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一年又一年辛勤劳作,朝夕忙碌于穷山荒岭之地,居住在崎岖小道之畔,熬过岁月的风霜,饱尝生活的艰辛,每一个家庭都经历着苦辣酸甜,每一个年代都徜徉着秀丽憧憬。1949年青岛解放时,王氏后裔繁衍了41户、240余人,加上2户从外地迁入的总共43户247人。到2002年“村改居”时,全村有253户、675人。 小枣园村的先辈们团结和睦,勤奋劳作,用硬朗的双手开垦着农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庄稼,几代人在丘陵荒山上、小溪沟崖边造田300余亩,开辟出一片家园。但是在旧社会,由于小枣园村后山连山、沟接沟,村东面的老虎山的余脉枣园山,中间是通向市区的管子路,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年代,山坡上修筑着明碉暗堡、地道壕沟,大兵在山上巡岗,土匪经常出没,村民们日夜不得安宁。不但人祸为患,天灾也接连不断,这真是“天灾人祸旧岁月,时事多变小枣园。”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小枣园人翻身当家作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走上合作化的道路。1952年村民们自觉地组织起来,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又组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冬,农业合作化运动达到新的高潮,在海军北海舰队二航校的支持下,小枣园村与楼山后、东小庄、坊子街等3个村联合组建了红日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小枣园生产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兴修水利,改造农田,发展副业生产,社员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小枣园致力于发展工业,先后兴办了橡胶制品厂、活性碳厂、电炉电器厂等村办企业,建立了青岛迎春养鸡场,与楼山乡政府联合创办了风山高科技园,成立了风山设备安装公司。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部分企业单纯依靠对外加工,受到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而被迫停产。2000年对部分企业实行了改制,盘活资金,增加效益;采取租赁承包等形式,引进了陆丰发电器厂、震亚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村北工业园,经济效益逐年增长,2004年社会经济总产值达到3 000多万元,为国家贡献税金100多万元。 该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永清路街道办事处评为政治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2003年该村被街道办事处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党支部被街道办事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大事记 1949年 6月2日,青岛解放。 1952年 村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 1954年 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 在北海舰队二航校的支持下,小枣园、楼山后、东小庄、坊子街4个村组建红日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 红日高级农业合作社组织小枣园、楼山后、东小庄、坊子街4个村在东小庄村东南兴修水库。历时3年,水库完工后归小枣园、东小庄、坊子街3村所有,得名“三村水库”。 1958年 仙家寨人民公社成立,红日高级农业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各村为生产队,实行“队为基础,三级核算”的管理办法。 1960年 小枣园划归西流庄人民公社。 1961年 7月,小枣园、楼山后、东小庄、坊子街4个村划归新成立的楼山后人民公社,并各自成立生产大队。王孔丰任小枣园生产大队队长。 1962年 7月,从青岛碱厂拉来临时电源,社员照明用上了电。 是年,小枣园村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蔬菜生产专业队。 1965年 □ 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 青年村民王其锋、王奎文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报名去青海支援开发大西北。 □ 大队开始陆续购置农业和水利及运输机械设备。 1966年 □ 成立中共小枣园大队第一届支部委员会。王交孔任书记。党员总数5名。 □ 由东小庄、坊子街、小枣园共同建成三村水库。 1967年 春,自筹资金建起了首个配电室,安装了一台30千瓦 变压器。农业和副业生产用上了电力。 是年,组建第一个队办企业——五金修配厂,以生产杆秤、车床加工为主。 1968年 建成从三村水库引水上山、凿渠自流灌溉工程。 1969年 成立铆焊专业队,对外承接铆接板金和安装工程。 1970年 大队党组织恢复正常工作,王交孔继任党支部书记。 1972年 自来水管道通到村庄中心,村民告别吃井水的年代。 1973年 春,新建变电室一处,安装了50千瓦变压器1台。 1978年 3月,建成小枣园橡胶厂。 1979年 实行退休养老制度,男60岁、女50岁退休,集体每月发放15元生活费。 1980年 实行合作医疗,儿童免费入托入园。 1984年 撤销楼山公社,建置楼山乡,小枣园村选举产生第一届村委会,王建林当选村委会主任。 1987年 青岛市政府重点菜篮子工程之一——迎春养鸡场在村西建立。 1988年 8月,村投资12万元,为全村230户村民通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全村用一个自来水龙头和吃井水的历史。 1992年 10月,全村村民由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是年: □ 小枣园村投入村后土地45亩、资金20万元,乡政府投资25万元,合作创办光裕科技开发公司。 □ 村投资10万元,将原50千瓦的变压器增容到150千瓦,满足了全村用电需要。 1993年 □ 组织全村42名老年人到北京旅游,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 □ 成立风山企业总公司,王孔臣任经理。 □ 村投资50万元,改善招商环境引进青岛纺织电器厂。 1994年 村依托迎春公司,投资新建了风山养鸡场。 1996年 全村安装有线电视。 1998年 10月,为全村在职村民和已退休的老年人办理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是年: □ 集体出地10余亩,在村前修通了唐山路。 □ 建成唐山路两侧商业网点房面积5 200平方米。 □ 在唐山路南侧,兴建了建筑面积3 000平方米的居民楼1栋。 1999年 12月,楼山乡撤销,小枣园村划归永清路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0年 7月,投资20万元,对全村供电系统进行改造,并安装了路灯。 2001年 □ 全村集体企业实施改制。 □ 为57名未办统筹养老保险的村民申办二次保险,使全村参保率达到100%。 2002年 3月,“撤村建居”,成立小枣园社区居委会,王福林当选为主任。 4月,两委会举行旧村改造专题会议,旧村改造筹建工作拉开序幕。 5月,风山企业总公司改为小枣园企业总公司,王福林任经理。 6月,修建面积432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 8月,与青岛市武警消防五中队结为军民共建单位。 11月,党员群众为贵州贫困地区捐衣募款。 12月,组建33人的大型锣鼓队,并与武警消防五中队战士组建了16人的舞狮队,参加区、市“闹新春”活动。 2003年 5月,全村干群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由于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被评为李沧区“防止非典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 12月,小枣园社区两委会换届选举,王晓厚以较高的选票当选为居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 是年,组织专门机构,防止禽流感入袭。 |
上一篇:走进村庄系列之——杨哥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