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房产频道> 精彩专题> 盘点2010借力世园会楼盘> 人文李沧 > 正文

走进村庄系列之——杨哥庄村

1
海奥网 2010-02-26 15:55:59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杨哥庄村位于青岛市北部商业中心——李沧区李村街道办事处城区繁华地段,维客集团、北方国贸、国美、爱客家、雅泰、书院商城、大中电器等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皆聚于此。

    杨哥庄村占地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杨哥庄村原有小北庄和杨哥庄老村之分,小北庄东临青峰路,西临城阳农机公司,南临书院路,北临印染厂宿舍;杨哥庄老村东临峰山路,西临新村,南临李村河,北临书院路。李沧区书院路、西山二路将杨

哥庄村划开,南北分成三部分,四周高楼林立,是个典型的城中村。

    相传,清朝顺治年间,王氏七世祖福学从吴家村迁此建村,另有宋、李、刘等姓氏先后迁来,形成多姓氏村落。建村时,因村中有株高大的杨树而得名。该村现有村民656户、1748人,有宋、王、刘、宗、李、赵、匡、尹、何、阎、孙、马、吴、徐等姓氏,宋姓为村中第一大姓,全村均为汉族。

    杨哥庄村现拥有青岛市李沧九水路加油站、青岛李沧万富达建筑公司、青岛李沧万富达商业公司、青岛李沧振杨化工有限公司等村属集体企业,总资产3 600万元。2004年,完成经济增加值3 800万元,完成产值1.26亿元,经济收入1.2亿元,实交税金800万元,完成利润780万元,人均分配6 700元。

    杨哥庄村是青岛市李沧区经济强村,村党组织、村委连续多年受到市、区、街道表彰,先后被评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安全村庄”、“经济工作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明村庄”、“模范村委会”等。在1998年12月出版的《知识经济大潮中的青岛》大型画册中,该村被编辑入册。

    大事记

    1950年

    春,进行土地改革,成立杨哥庄农民协会。

    1952年

    冬,村民自由组合成立互助组。

    1954年

    成立炬光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

    杨哥庄、新村、曲哥庄、河南庄4个村联合组建建国高级农业合作社,又名“建国集体农庄”,社址在杨哥庄村。

    1958年

    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建国高级农业合作社。

    1960年

    冬,建成100千瓦变电站1处,全村通了电。

    1961年

    6月,成立杨哥庄生产大队。

    是年:

    □ 建立党支部。

    □ 引进技术建立翻砂厂,生产铸铁件,后又增加机床设备,这是杨哥庄第一个工业项目。

    1971年

    按省计划,建成青岛唯一生产皂化溶解油的企业——杨哥庄化工厂,生产农药、油泥、药水等。

    1979年冬~1980年春

    安装自来水管道,全村从此结束饮用井水的历史。

    1984年

    实行土地承包,同年11月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委会。

    1985年

    李村九水路加油站、李村加油站相继建成开业。

    1992年

    年底,杨哥庄两委班子改选,刘春波任党支部书记,宋民德任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新领导班子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此杨哥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年增长,村民福利待遇年年提高。

    1993年

    利用村西空地为村民建造住宅楼,从此拉开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序幕。

    1994年

    □ 成立青岛李沧万富达实业总公司,党支部书记刘春波兼任总经理。

    □ 开始对小北庄进行全面拆迁,被拆迁住户74户,建楼房13幢,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1998年

    12月,作为经济强村被编入《知识经济大潮中的青岛》大型画册。

    是年,建成振杨液化气站,以优惠价格供应村民液化气。

    1999年

    成立青岛李沧万富达实业总公司工会。

    2000年

    11月15日,全村656户、1 708人全部由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是年,为全村在职职工和已退休村民办理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2001年

    3月,撤销杨哥庄村委会,成立杨哥庄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13个社区居民小组。

    同年,在旧村拆迁中挖掘出商周时期文物,将青岛有人居住的历史提前了上千年,为青岛历史发展及人文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参照。

    2003年

    撤销杨哥庄社区居委会,成立临时社会事务服务站。

    2004年

    青岛李沧万富达实业总公司作为经济实体,取代社区和服务站行使行政管理职能。8月,成立青岛李沧万富达实业总公司党总支,11月,选举产生新的党总支领导班子。

    农业

    解放前,以种植粮食为主。解放后,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挖机井5眼,修水库2座,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

    20世纪50年代引进啤酒花项目,开展培育与研究种植,供应啤酒厂。

    1961年6月,成立5个生产队。为提高各队的积极性,实行“各自为战”,开展生产自救,渡过困难时期。1980年,杨哥庄被确定为青岛蔬菜生产基地,改粮田为菜田,供应城市蔬菜。

    2000年11月“农转非”后,土地划为国有,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在村原集体土地上建设经济适用房,全村从此结束农作物种植的历史。

    工业

    1962年建立杨哥庄砖厂,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力多,产量低。1963年开始以机械制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979年之后,先后建成预制板厂、废铁厂、石子厂、面粉厂、皮件厂、建筑修缮队等,队办小型企业达到十几个,逐步走向工业生产的道路。1992年先后成立青岛李沧万富达建筑公司、青岛李沧万富达商业公司、橡塑厂、铝合金厂,建立经营成品油为主的加油站3处。成立李沧万富达实业总公司后,开始走经济多元化之路。

    第三产业

    1961年,陆续办起了油坊、豆腐坊,还开展了拖拉机运输业务。1993年开始仓库储运、厂房租赁。1994年5月成立建筑公司,下设5个项目部,从业执证人员63人,工程技术人员50人,年从业人数400多人,为三级总承包资质建设施工单位,年竣工面积5.2万平方米,产值2 860多万元,现企业固定资产889.3万元。1999年与百通城建公司合作,实施控股分红经营模式。

    村民生活

    经济收入

    解放前,大多数村民生活贫苦。解放后,村民经济收入逐步提高,1950年人均收入50元,1970年人均纯收入420 元,1980年人均纯收入850元,1990年人均纯收入1 700元,2003年人均纯收入6 000元。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174部,其中个人有车159部,家庭电话1 200部,移动电话750余部,彩电1 300余台,有线电视安装率100%。2004年完成经济增加值3 800万元,完成产值1.26亿元,经济收入1.2亿元,实交税金800万元,完成利润780万元,人均分配6 700元。

    居住条件

    解放前,房子均为茅草房,人均居住不到5平方米,村庄内道路狭窄。解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房屋逐渐以砖石结构为主。1978~1979年,村民按规划建标准平房84幢,1984年又在村西建造2层小楼61幢,1986年建造复式楼房47幢,拓宽了村内道路。1993年,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在村西建6层住宅楼12幢,建筑面积共计5.6万平方米。同时对小区的道路和环境进行硬化、绿化,硬化道路面积2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2001年对下村进行拆迁,旧村改造一期拆除旧房209户,建楼房13幢,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二期拆除旧房198户,建楼房14幢,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竣工后成为封闭式花园小区。

    福利待遇

    改革开放初期,村民的合作医疗、幼儿入托、加工粮食、电费等由集体承担,偶尔由集体发放点年货。随着集体经济的逐年增长,村集体为每名儿童投保到18岁,每年请医院专家为村中老年人、妇女免费查体,儿童节、教师节教育赞助费每年均在2万元以上。

    自1993年开始,为男60岁、女50岁村民发放退休补贴,从每人每月60元增长到每人每月200元,而且每逢老人节及年底都为老年人发放礼品;每逢春节,为全村村民发放年货。2000年为全村适龄村民办理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并由集体交纳其中大部分保额,已累计缴纳890多万元。

    2001年开始为享受最低保障金(每月350元)的老年人每人每年补助3 600元;原有菜田的村民“农转非”后,每人每月享受200元的补助,每年,此项补助总额计70多万元。

    文体活动

    解放后,杨哥庄成立了文艺演出队,为群众义务演出,主要剧目有:《铡美案》、《小姑贤》、《梁山伯与祝英台》、《三世仇》、《小保管上任》等。1968年,成立杨哥庄文艺团,主唱柳腔戏种,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为主,在崂山县各乡镇巡回演出,非常有名气。1995年,成立老年协会和老年健身队。2002年,在李沧区书院路黄金地段将价值80余万元的网点房,作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使用。

    文化教育

    解放前,村公立小学在王家公山宋家家庙组织学习。解放后,杨哥庄、新村、曲哥庄、河南庄4个村共同出资创建曲哥庄小学(今为李沧区书院路小学)。1958年,杨哥庄成立幼儿园,村学龄前儿童入托率达到100%;1999年村集体又出资36万元,与新村、曲哥庄、河南庄一起对曲哥庄小学进行重建,建成4层综合教学楼。至今,全村共考取大中专生210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38人、大专57人、中专131人。

    人物简介

    宋禄德

    1932年8月28 日出生。1961年6月任杨哥庄村第一任书记。

    宋美真

    女,1935年1月17日出生。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6月任党支部副书记,1965年11月任党支部书记,1970年3月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1年2月任党支部书记。

    毕明德

    1940年4月1日出生。1965年6月任大队长,196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任革委会主任,1973年1月任党支部书记。

    王明岐

    1940年10月31日出生。196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任革委会主任,1978年9月任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他带领党员干部努力发展经济,上项目十几个,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春波

    1948年7月出生。中专文化,会计师、助理工程师职称。1966年参加工作,1984年任村主管会计,199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任青岛李沧万富达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他加强企业经济科学化管理,率先开展投资控股、联合经营模式。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上富裕道路,提高了村民的福利待遇,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广大村民群众的认可。先后被市、区、街道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党支部书记”、“经济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李沧区成立后,他先后当选为区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区第三届人大代表。

    宋民德

    1952年10月出生。中专文化程度,助理工程师职称。1973~1979年在部队服役,退役后在村里工作。1992年担任村委主任、党支部副书记,1998年全民直选连任村主任,2001年撤村建居成为第一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同时兼任党支部副书记。他思想开阔进取,意识超前,带领上项目、抓经济,使村民福利待遇、集体经济效益连年提高。2004年11月选举产生新的公司党总支领导班子,宋民德当选为公司党总支书记。他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工作者”、“奔小康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李沧区“劳动模范”等。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走进村庄系列之——刘家下河村
下一篇:走进村庄系列之—— 小枣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