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倡导创办的青岛市第一所农业学校——市初级农业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农校”)始办于1934年,先在李村中学初中部农科招生,翌年正式定名,成为培养青岛市乡区农业推广人才的专门学校。学制3年,毕业生仍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以期“复兴农村”。该校归青岛市教育局领导。 农校坐落在李村河北,占地约100亩,南起今古镇路,北至北山中部,东邻今枣园路,西至今京口路。教学楼在今北山 笔者祖居李村南庄,就读于青岛市市立李村小学,一个农民家庭供给子女上小学,须省吃俭用,实属不易。1934年夏毕业后,谋职无门,当“庄户巴子”又不甘心,于是秋季考入李村中学初中部的农科。当时投考的200多人,只录取50人。曾在长山岛任过海军司令的青岛市长沈鸿烈又从长山岛选拨了卢维和等5名青年,保送来校官费培养,全班共计55人。开学后学校宣布3年毕业后回家务农,以复兴农村。在旧社会,一般学生和家长,都是打算借求学深造为阶梯,摆脱在农村的穷困,不当“庄户巴子”,学成后回家的消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求学情绪。由于入学不易,只有勉强学下去,视情况变化再说。但有的的同学如卢维和,挤空补习初中的课程,打算毕业后,投考济南桑园高级农业中专。沈鸿烈深知此情,为稳定崂山籍学生的情绪,特每人每月补助2元(当时师范学生每人每月补助4元),以资鼓励。我家离学校很近,一日三餐走读。尽管如此,到最后一学期时,父亲对我说:“咱的家庭情况,你不能靠到毕业了。”我悲伤地放声大哭,感动得父亲最后叹了口气,“没有法,你念下来吧。”就这样我勉强地完成了最后一学期。 农校安排的课程很多,其中普通中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英语、美术、劳动、历史、地理等,农业专业的课程有土壤、肥料、病虫害、果树、蔬菜、农作物、兽医、畜牧、棉花、农产加工等,共计20余门。授课方式是讲课、自习与实习相结合,有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先笔试小考,督促同学们早晚两次自习拼功课。老师批卷打分也很认真。实习地在李村农场(今市农科所内,民众称为西工场)、午山、老鸦岭等农业推广中心。实习时,老师强调体力劳动与实习报告相结合,如在建造蔬菜温床时,拉车运土运肥;在实习挑树修剪时,到午山桃树中心实地操作;在消灭病虫害时,到老鸦岭松树主干上绑草诱杀越冬害虫等,以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1935年秋学校迁到原青岛地方法院旧址(即北大楼),正式成立“青岛市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由青岛市农林事务所李村农场场长周亚青兼职,他是北农大毕业,活动能力很强,据说解放后在台湾农林部任商品检验局局长。各门课程,大都请学有专长者兼职讲授,其中果树蔬菜与病虫害,由毕业于日本某大学的农场园艺、推广股股长刘柏庆授课,所学的果树课,使用吴耕民(沈鸿烈聘请的园艺特派员,解放后全国一级教授,现在浙江大学)编著的高级农校课本,蔬菜与病虫害的章节,都是刘老师亲自编写和刻印的。畜牧课由毕业于某大学的农场畜牧股股长周进三授课。当时农场内的猪舍、鸡舍、牛舍都是他按日本先进规格样式设计的,在当时是一流水平,现在青岛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内的猪舍、鸡舍就是那时保留下来的,据说解放后他曾在台湾某大学任院长。兽医课由勒尚忠老师授课;土壤、肥料由毕业于济南桑园高级农校的当时崂山森林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荆香山授课;动物由李村中学关锡候老师授课;植物由毕业于金陵大学的沙凤护老师授课,他曾在山大任教授,解放后为全国植物分类的权威教授;农作物由毕业于日本某大学的农场农艺股股长姜老师授课;棉花由华新纱厂总工程师叶德柏老师授课;农产加工由叶德盛老师授课;语文由姜国仁、赵贯一老师授课;物理、化学由朱双老师授课。学校的师资是比较坚强称职的。 学校对功课抓得很紧,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即行淘汰,到1937年7月1日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发下毕业证书的只有31名,比原来招考时的55名减少了24名,有的因违反校纪被开除,有的转学。1935、1936年又各招收1个班,先后共招生3个班,只有我们这一班毕业了。学校深知同学们谋职求出路的心情,因此,向山东省有关部门推荐了一部分同学就业。如钟大年(崂山钟家沟人)介绍到华纱厂佛耳崖果园当练习生(当时华新纱厂董事长周志俊曾在园当大门两侧题对联曰:“舍为善读书别无安乐、即莳花种竹亦有经纶”,以示兴办实业之风),以后转到华新总厂,随着工作的变化担任了工程师;窦纯嘏(昌邑人)介绍到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葡萄山上管理葡萄,以后转到上海销售公司、台湾烟酒专卖公司工作;卢维和(长山岛人,后改名曲文)原来打算投考济南桑园高级农校,“七•七事变”后改去延安抗大学习,青岛解放后,在市计委任主任,后为青岛市委书记处书记,最后在苏州市委任第一书记时离休。辛兆邦(崂山大埠东村人)在青岛园艺总场负责生产技术管理,为崂山果树大发展时培育了200余万株果苗,并支援了兄弟省市大量果苗,系统总结了苹果大量育苗的经验;臧维先(崂山上臧村人)、田惠平(青岛市田家村人)曾在李村农场任技术助理,后转教育界任教员;牛锡金(崂山东果园村人)曾在李村农场最早主持从孵卵器孵鸡工作,以后转到台湾凤山市商品检验局任技士;苏立志(青岛市浮山所人)、段永信(崂山段家埠人)、秦垲本(崂山秦家小水人)与笔者被介绍到济南溥益糖厂农务课任练习生(当时介绍162人 ,被选留4人)。“七•七事变”后,苏立志转到诸城指导发展棉花,直到解放后任诸城县政协主席时退休。笔者转到青岛市农林事务所当练习生,解放后一直从事果树工作。1985年笔者主持完成了“寒露蜜桃的选育研究”等3项科研工作,荣获省级成果奖,在推广多头改换梨树良种技术中荣获县级成果奖。与此同时,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总之,我们这班同学,大多数在果、农生产战线上锻炼提高,发挥了专业作用。 |
上一篇:青岛农事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