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曹操墓壁画中的龙,文物专家称,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墓主人贵为皇室的身份。 墓中精美的壁画。 深入墓穴,本报记者独家探访莘县孟堌堆;追寻文物,记者对话盗墓者和文物贩子 “曹操墓”惊现龙虎瑞兽壁画 核心导读: 2009年12月13日,10多位专家通过对已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和论证,最终认定安阳西高穴村“东汉墓”为曹操高陵。
2月25日上午,本报记者独家进入聊城曹操墓一探究竟,通过对话当地盗墓者寻得汉墓文物的去向,也因而揭开了聊城曹操墓背后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莘县‘孟堌堆’最大的发现是墓穴内有龙虎瑞兽的壁画,这也证明了墓主人贵为皇室的身份。” 聊城欲争曹操墓,这对聊城市及生活在此的百姓而言是一个契机,但多年来当地已成气候的文物黑市交易又让人不得不担心这里能否把握住这样一个机会。 “成也曹操,败也曹操。” 目前,在当地民间盛传的一句话,似乎让外界看到聊城争取曹操真正埋身地的信心。 本报独家进入聊城曹操墓 “你们要去朝城镇?是不是去找那个孟堌堆?从这里向南,直着走就到了。” “赶紧发掘,最好也出土些和曹操有关的文物,那样我们县城就出名了。” 2月2 5日下午,莘县县城,骤降的气温本应热闹的街头冷清了不少,但“孟堌堆”已经成为春节后这个小县城最热的话题。 驱车出莘县县城,向南行驶20多公里,便到了古镇朝城。民警、莘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和附近早已围在了“孟堌堆”周围。古墓东侧,几堆新土环绕着一个大洞。 “这就是之前发现的盗洞。”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里面没有什么文物,只有些青砖和壁画。” 洞口只能容下一个人爬进,里面漆黑一片。 借助着手电筒的灯光,记者看到,洞的四周都是泥土。爬行了一段距离之后,空间豁然开朗,变成了一个长廊,长廊有3米多宽,高两米多。 长廊两侧用青砖砌成,顶部覆盖着石板。记者测量了一下,每块青砖长44厘米、宽25厘米、厚10厘米。 而当灯光打在墙壁上的时候,之前提及的彩色壁画清晰可见,青砖上涂抹着类似白石灰的涂层,涂层上面绘制着色彩鲜艳的动物,有的看似飞鸟,有的看似猛兽。壁画上面的动物都统一用黑色的轮廓,外形都有些夸张,但却都栩栩如生。其中有两只鸟看着像是在交谈,眼睛、羽毛都分别着色,而有许多似龙似虎的动物,张牙舞爪,从头部上的鼻子、嘴巴到身上爪子、尾巴,一应俱全。 延伸了十几米后,长廊到了尽头。 而在长廊中部,记者发现了一个被淤泥拥堵的墓门。 “这个长廊是南北走向的,墓门是在西侧。”莘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洪冰介绍,这个在史志中没有记载的古墓是东汉墓。整个古墓墓门应该向东。在“长廊”西侧发现墓门应该是墓室门。并且这个古墓应该像其他汉墓一样,有前墓室、耳墓室、后墓室。“整个墓室周围可能有环绕的“长廊”,“长廊”肯定还有很多精美的壁画。”李洪冰推测。 “汉墓壁画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里都发现过,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这个墓里面的壁画内容应该是些祥鸟瑞兽。”李洪冰告诉记者,墓室壁画是当时社会风俗“举孝廉”习俗的创新与延续,“根据壁画内容,往往能推断出墓室主人的身份。” “我们肯定是希望古墓被早日发掘,但是,国家对古墓的发掘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不过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向,准备向上级申报。时机一旦成熟,就能进行发掘,目前要做的还是对它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