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大学,每年上千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90%都转行了,极少数在企业仅能混个‘设计助理’。”杨孝财,年逾80岁的青岛服装界“前辈”,为青岛服装业缺乏设计人才倍感忧虑。 2010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出30万元,从青岛高校中招收三名女徒弟,用传统方式培养时装设计师。 服装设计专业改行成风 目前我市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和黄岛职业技术学校拥有 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郑明梅,在制衣业已有四十余年的经历,企业近年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设计,但却苦于无法从正规院校引进合适的人才。“缺乏实践,学到的理论与现实不符。”这些问题将毕业生直接阻挡在企业研发队伍之外,而服装企业工作环境和待遇没有吸引力,也进一步促成了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纷纷改行。 四年大学设计了两件衣服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大四的学生杨雪芹学的是服装设计,但四年来只独立做过两三件衣服。她告诉记者,大学四年中同学仅在工厂实习过两周的时间,然而工厂机械化的操作,流水线做工缝一个上衣口袋都需要几个人,很多同学甚至还没学完口袋的工艺就回校了。 “女装是最具个性的服装品类,没有大量的亲自量体缝衣的经验,单靠电脑上拼凑嫁接,是不会设计出符合女性身材又时尚的女装的。”岛城服装界一些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对目前这种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 “校长”招3名关门弟子 青岛福晨服装厂、尚绣经贸有限公司的杨孝财董事长,在服装界已打拼大半辈子,虽已有八十多岁的高龄,但在外人看来极为有活力,说起话来神采飞扬且诙谐幽默,他提携的“徒弟”几十人已经成为青岛服装行业的中坚力量。 面对现在手工制衣低迷的景况,杨孝财心急不已,在崂山区他拿出自己的房子注册了公司,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在有生之年出资三十万元手把手培养三个徒弟,希望为青岛留下3名优秀服装设计师。 2月23日,记者见到老人已经找到的两名女徒弟,来自菏泽的杨雪琴和泰安的杜娜都是在青岛读服装设计的大学生,今年就面临大学毕业。“都是农村孩子,能吃苦,有服装设计的灵性。 ”杨孝财告诉记者,还有一名徒弟正在选择中,他要用解放前师傅带徒弟的程序教学,从磨裁缝剪子开始锻炼。“一个熟悉剪子的人,才能裁出好衣服,只有手工制作、设计服装熟练而优秀的人,才能设计出真正吻合身材的好衣服。”杨孝财说,徒弟学成后,他会首先帮她们开出裁缝铺,直接从社会上吸取经验。 昨天,杨雪琴已经报名今年时装周的 “山东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大赛”,她告诉记者非常珍惜这个锻炼的机会。杨孝财坚定地向记者表示,这30万元培养经费就算是他为青岛服装界尽的最后一份心,如果没有收获就算他打水漂了。今年他还准备将徒弟送到南方温州一带的服装厂学习,这样才能开阔视野。 相关新闻 时装大赛要求自制服装 昨天,记者从时装周组委会了解到,今年山东省十佳时装设计师大赛将有重大调整。以往,参赛选手往往利用电脑设计时装后,请裁缝店制成成衣参赛。今年为了考验选手的针线和裁衣能力,全部要求选手自己动手制作参赛服装。郑明梅表示,服装行业要求有很高的创新性,选手的书本理论可能很过硬,计算、测量得都精准无比,但做出来的衣服却不一定合身,比如上衣穿在身上压肩膀、脖颈会紧绷,这都是服装研发、设计的硬伤。 此外,今年时装周将为参加比赛的获奖选手举办对接会,与青岛优秀服装企业的研发设计中心对接,争取为企业吸引人才,同时为服装设计新秀寻找成长的舞台。(记者 曹为鹏 见习记者 赵艳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