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2月24日讯 昨天,政协委员、山东华政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嘉奎递交了提案,就调整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加大公租房比重问题提出建议。 李嘉奎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我市在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保障性住房供给与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买一方面不够廉租房条件,另一方面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完全被边缘化了,还债压力加大,其消费倾向和预期收紧,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上俗称为这是城市中的因买房“返贫”现象,较为普遍。然而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恰好针对这个相当大的人群出现设计和政策上的空白,这应当是不合理的脱节。 目前,我市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的设计,主要有廉租房、经适房、限价商品房三种,其次为部分棚户区改造型住房。其中,廉租房供给量较少,针对少数低收入特定人群,经适房是保障性住房供给的主渠道,供给量较大,针对年人均收入15308元的人群。但实际上按市区人口收入分布比例的加权测算分析,应当还达不到这个数。因此,许多无房户、结婚户等实际上根本买不起。 因此,李嘉奎委员建议,尽快调整我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加大公租房的比重: 一是继续加大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尽快经过调研在摸清摸实我市人口收入实际收入分布加权比重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相关性的前提下,尽快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二是重点实施调整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加大公租房比重的工程。可考虑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经适房,拿出一部分由政府买单,转为公租房。新建拟建的保障性住房应有公租房比重至少应占30%。政府应把适当比例公租房建设纳入对开发商招投标的考核指标之中去,并考虑采取用土地出让金抵扣方式解决公租房资源供应问题。 三是率先开展我市住房公积金用于支持公租房试点,规范对公租房、廉租房系统管理。率先开展将我市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公租房供给保障。 四是结合我市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新社区建设、大企业周边和经济强村的整体改造,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既节约政府投资,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符合我市市区周边宜居环境的实际。 五是率先启动政府公租房试点工作,制定涉及先租后买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尤其是针对涉及人才引进,大学生立足青岛创业、就业等优惠政策规定,并编制适应不同租赁方式的合同正本,规范公租房的管理。 六是目前我市公租房申请资格线确定为上限为月收入930元,人均月收入实质上不符合公租房人群需求能力的现实情况。拟确定为上限为1200元人均月收入较适宜。并建议建立和完善公租房入围资格动态线及相关申请人群入围资格库的办法,及时办理出库和入库人员。同时,根据公租房及数量、年人均收入变化,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年均收入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公租房资格线、入围线和选房线。(记者 陈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