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伟 2月20日起,成都中心城区将开始实行错时上下班,机关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强制规定为“朝九晚五”,而其他如学校、金融机构等也实行指导上下班时间。(《成都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网络上两个词非常流行。一为螃蟹一为奶酪。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第一个尝试新鲜事物的人称为吃“螃蟹”的人;而“奶酪”则被引申为一种利益。错时上下班,成都不是先例,奥运期间北京曾试行过,但成都这次改革 首先,成都人的悠闲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市、区两级机关和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上班时间强制改为9∶00至12∶00,13∶00至17∶00,且不说每天少去的这一小时如何来弥补,就如何保证这些机关人员在一小时内完成回家、做饭、吃饭、再回到单位上班这一项就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怀疑。就算是离家远在单位吃食堂或叫外卖,那么又有谁来监管这些中午习惯了两小时午休的机关人员? 如果这种改革没有监管措施的配套,那么错时上下班也许就成了给机关事业人员的一块额外“奶酪”。 其次,如果说错时上下班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一剂良药,那么问题真正的症结应该是在交通,而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 在城市的交通配套设施和机动车保有量没有完全匹配的情况下,鼓励购买私家车往往会引发交通拥堵。不可否认,汽车的销售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GDP,但没有交通配套设施的跟进,光凭机关事业单位错时上下班,并不能根治交通拥堵问题。 有律师称,错时上下班制度,应该有可行性,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将上班人群分流。而笔者认为,除了做好人群的合理分流外,对于错时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监管以及交通配套设施的加紧建设同样值得重视。不然,这种改革很可能就会由勇于改革的吃“螃蟹”,而演变成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当得利的吃“奶酪”了。 |
上一篇:不怕官年轻就怕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