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是官本位思维

1
青岛新闻网 2010-02-22 14:27:33 东方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亦菲

    媒体报道,春节期间,有些干部交谈时坦陈“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见人民网2010年2月20日)。此话引人思考。

    “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现象。官员存在失落感,必然会出现改革锐气不再,工作热情不复,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在不良风气影响下,某些官员还可能会走上邪门歪道。那么,官员“失落感”从何而来?依笔者之见,此种现象恐怕在部分年轻官

员身上容易发生。时下的年轻官员有文化有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许多年轻官员在人民赋予的岗位上作出了贡献。但也不难看到由于某些青年官员基层历练尚浅,实践经验欠缺,脑中官本位意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在他们心目中,人生目标是升官,其他什么为人民服务只是装潢而已。其中,“35岁现象”就是证明。

    所谓“35岁现象”,对于官员而言,就是一个门槛。即在这个年龄阶段,就要想方设法实现跨越晋升高就。而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基层每到换届或届中调整都情不自禁在做培养35岁左右班子成员的选拔文章。有的地方基层甚至层层递减年龄,出现了每个乡镇班子需要选拔26岁的副镇长副书记的硬性指标。为着完成任务,一些地方基层只好硬来,把不成熟的年轻人推上领导岗位。可以说,“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既有着官员自我修养不足,人民利益国家事业未在脑中生根的内因,也有组织人事部门片面理解选官政策,把年轻化解读为年龄绝对化的外因。根治这个病症,就需要内外兼治。既抓官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同时更要组织人事部门建立相应的选官机制,以正确选官任官导向化解“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的问题。

    由此说到前些时候媒体热议的广东南雄市出台的《选拔任用老实人的办法》。尽管《办法》有值得商榷进一步完善之处,但其发出的“重用老实人”这一务实的观点则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多次发出了“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声音,这句话并被写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造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组部相关负责人所说,“目前组织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就包括“老实人吃亏”问题。南雄市《选拔任用老实人的办法》无疑是对中央指示一个积极的实践,一种大胆探索,其正面的意义也不言而明。

    在官场,老实人是什么?就是指品行纯实、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绩效真实,不张扬的干部。而选拔老实人,既需要组织人事部门考察,也需要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推荐。选拔老实人,其实也是对医治“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陋习开出的药方。它告诉人们,一个官员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脚踏实地尽心尽力为人民干事,并干出成绩都会得到组织和人民的信任,都会进入组织和人民选拔任用的视线。

    当然,笔者不是说南雄市出台的《选拔任用老实人的办法》才是解决“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的唯一办法。事实上,只要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善于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也会出台其他更好的选官举措。笔者强调的是,面对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特点,某些基层领导在选官任官问题上仍然固守陈规的思维,这才是最可怕的。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政府辟谣一要及时二要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