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滨绘 “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2009年10月,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却被一些“小”所包围: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与《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就“三小”现象做了问卷调查。 “三小”现象调查报告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以后,受 “三小”干部站在了群众对立面,基于利益驱动 一个好官不仅仅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领导干部“三小”思想确实是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网友“冰忆无痕”:这和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于某些官员思想里面的官僚主义以及个人主义情节有关,其具体表现可总结为对上级领导谄媚无限,对个人仕途钻营无限,对群众利益冷漠无限。如果这样的思想以及在其指导之下的行为长期蔓延滋长,那么就必将导致一批拥有官僚主义以及个人主义情节的官员自身的腐化堕落,最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网友“百家话坊”:在分析领导干部“三小”现象成因的时候,不能不首先重视利益驱动这个诱因。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深入研究其具体的促成原因为何,可以从社会、个人、体制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这些原因入手,我们破除领导干部“三小”现象就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网友“韩师伟”:小圈子的形成,无非是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同一地域而形成的,二是同学关系形成的,三是亲属关系形成。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谨防“小兄弟”、“小圈子”的意识,当有人利用这些关系套近乎时,就要提高警惕,审视着套近乎的背后是否另有所图。 网友刘道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免入“小圈子”、绝交“小兄弟”。要多深入基层一线这个“大圈子”、多和基层群众这些“大兄弟”交往。 “三小”现象不是小节问题,要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小”现象并非小问题,也不是不拘小节,而是一件大事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古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 网友“中庸有为”:有人说,领导干部也是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在真空中生活。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如果领导干部的“三小”是出于满足个人私利,建立在对公共权力的占有和滥用基础上,超出了社会容忍,突破了道德底线,违反了党纪国法,那么“三小”就是“三恶”,领导干部终会因为个人私欲和贪欲的膨胀,导致“小腐”酿成“大败”。 网友“千年飞山”:正是这些被忽视的小节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可谓小节不拘则大节难保。为此,领导干部要确立正确的小节观,切实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作风、情趣爱好、朋友圈子等小节的关系: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能以在小节上犯错误“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能以小毛病“有一点无所谓”来放纵自己。 网友“明月清风客”:“小兄弟”、“小圈子”的危害起码有这么几条:一是滋生腐败现象;二是不利于党内和班子团结干事;三是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与使用;四是败坏党风政风民风。 网友“郑道玻”:“三小”现象发展到最后就是腐败一锅端,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领导干部在用人上不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不能依照制度选人用人、没有在选人用人伤落实依法治国原则! 根除“三小”,规范、监督、自律都要重要 领导干部“三小”现象不容忽视,已到了反腐倡廉源头治理整顿的时候了。治理“三小”现象应作为各级党政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网友“小小飞鹰”:领导干部要远就要从“小”抓起,防患于未然。一要谨慎交友,保持其所在“圈子”的纯洁性。正确的对待亲戚、同学和朋友,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头脑,择善而交,见贤思齐,使其所在“圈子”不变质、不变味。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广大人民群众交朋友。二要强化修养,提高其自身的“抗毒性”。三要节制爱好,保持情趣的健康性。坚持用健康的爱好陶冶情操,不玩物丧志,不为凡物羁绊。 网友“天平9858”:治理“三小”现象首先要规范权力运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三小”现象。其次要加强领导干部的自律,从工作和生活领域防范“三小”现象。领导干部在小节上做好了,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反之,就会影响到党的形象、威信。其三要加大日常监管查处力度,切实做到防微杜渐。其四要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要让“三小现象”无处遁形。 网友“黎山之后”:人生活社会里,不可能与别人不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亲、疏、远、近”的现象。——这应该说是人之常情,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圣人”。那么,一个党员干部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就要时刻注意“公与私”的关系!不能把私人感情带到工作当中,尤其是涉及一些原则性的事情,更应该“公事公办”,按照规章制度来办! 网友“项羽老家人”:交友不慎,是很多“进去了”的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忏悔!真想害你的“小兄弟”,看中的只是你手中的权力,而不是你个人!远离“小兄弟”,把好交友关,安装交友“防火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