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篇 性玩具市场欠规范 “管理混乱、鱼龙混杂”的性用品市场,使得本来就有着难言之隐的留守妇女更加望而却步 2010年1月28日,广东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坐着一位与众不同的发言者。他叫张枫,现任广东省性学会会长、省计生委主任。他说广东有3000万农民工,长期远离配偶,他们的生理需求问题从未得到社会或政府的承认,如不加以重视,必将危及社会稳 当日,张枫的发言在全国引爆成为一个焦点话题。经过媒体发酵,一些门户网站接连几天都在热炒这个话题。 这样的热炒,让张红艳医生内心感到特别不安。“真正需要关心的是留守妇女,因为流动男工的生理需求已在泛滥的性交易市场中得到了消解。” 张红艳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发达城市,大量聚集农民工的地方,常常也是性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到处可见的“便捷、低廉”服务,使得大量流动人口的生理烦躁得到安抚,同时,也加重了他们配偶的痛苦——“有野草吃的马更不愿回家了。” 有专家甚至认为,现今留守妇女的性压抑,已不亚于5000万残疾人群。他们的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 2010年2月1日,夜幕降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一家性用品店门口那盏朦胧得有点“暧昧”的红灯早已点亮。 老板张志明点着一支烟,开始泡茶,脸上悠然自得。 “十年前,人们还拿有色眼镜看我,现在就有些见惯不怪了。顾客也从一些中老男性人群,扩大到女性人群。生意越来越好。”张志明说,近年来,消费者中还出现了一些农村妇女。 其实,成年性用品市场,几年前就开始启发一些关心农民工的官员和学者。去年,广东省性学会会长张枫就曾向农民工提出,科学解决性压抑,不妨采取自慰和利用性工具的办法,不要老想着去嫖娼。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自慰并不丢人,适当的自慰还能调节身心健康。 对于数以万计的留守妇女来说,同样适用这种办法。许多专门针对女性的用品,如“女性伴侣”、“助性器”等,专家认为可以有效帮助留守妇女排解压抑。 “如果当初我那位女病人懂得上性用品店,可能就不会发生数月前那起尴尬事件了。”张红艳医生有感而发。 中国性学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性医疗保健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琪教授也认为,对于各种原因而处于两地分居状态的夫妻,使用性保健器具可以减少婚外性行为,有利于夫妻和睦和家庭稳定。 在中国,成年用品其实不但是一个膨胀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暴利的市场。 1993年,一个叫文经风的商人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成年性用品店。此后,性用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成为外国媒体解读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枚重要标签。 广州市站前路的成年性用品批发市场,号称全国最大的性用品交易市场。自1997年开业以来,每年的经营额均超过亿元。市场负责人李继红透露,当前,市场的需求量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业内人士估计,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发展,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性用品市场将会翻两番以上。 据了解,性用品国产化程度非常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产品90%以上都是国产品。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国产品在质地、品种、设计等尚处于低级阶段。卫生部门作过一个统计,我国目前有3000多家性保健用品生产厂商,居世界之首,产量可以占到世界产量的85%,占全球市场70%的份额,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 “做什么生意都没有我这个生意容易。”从开药店改行的张志明说,“别看我一间麻雀小店,每年却可刨出一二十万的收入来。” 他说,现在市场根本不用讲什么规范,一根女用性玩具,进货价不到10元,标价却可以上到50至100元。顾客从来不问品牌、不讲价,进来买了就走。至于以后用了好不好,也不会再回来说。 张志明所言非假。全国各地的性用品店普遍规模比较小,大都开在没有什么人注意的街尾巷角。店主往往抓住顾客的隐私心理,大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由此培育出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 “市场流通的大量成人用品,根本就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的甚至连牌子都没有。”河源市一位工商部门人员透露,对性用品的投诉几乎为零,性用品官司更是闻所未闻。” 2009年3月,广州有关部门曾对广州市性用品批发市场130多个档口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假冒伪劣果然严重。通过这个市场发散到全国各地的各种产品,长期侵害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管理混乱、鱼龙混杂”的性用品市场,使得本来就有着难言之隐的留守妇女更加望而却步。 为此,广东和上海等地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上书,要求国家重拳打击假冒伪劣,规范成人用品市场,促进社会和谐。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明确要求国务院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定,规范生产活动,整顿销售市场,加强监督管理,让消费者放心。 然而,市场发展现状表明,留守妇女要用上安全可靠的性用品,还需要等待。 注:除专家、官员外,本文对所有被采访对象进行了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