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1日讯 传统的新春佳节本应是普天同庆、热闹非凡的日子,然而今年的七天长假,在遭遇了凶猛的“啃亲族”、经历了尴尬的“被相亲”、发完了让自己直哆嗦的红包大礼之后,一些网友忍不住上网发帖泄愤,直喊这个年过得“有点累”。 小家庭遭遇“啃亲族”吃不消 啃亲是继啃老之后的又一最新族群,他们并非生活不下去,而是喜好依赖家中经济条件稍好的亲戚生活,隔三差五或者过年登门造访, 据《成都商报》报道,今年,网友“西科如花”就遭遇了让人郁闷的“啃亲”:一有亲戚从成都经过,就要帮着订宾馆、买火车票、机票……昨天送走一家,今天又来一家,这个年就在这些迎来送往中度过了。 “西科如花”发帖讲述,有一个亲戚的女儿在北方上大学,考虑到他们家的经济不宽裕,主动提出女孩来成都的路费他包了,谁知人家听说包路费,直接坐飞机来。还有些亲戚,虽然没要求要坐飞机,不过火车票还是明确提出要买卧铺的。刚送走的那位亲戚,去年买的笔记本坏了个小零件,今年来成都又买个新的,再看看自己,还在用大学时代的电脑,快6年了一直用,这个来“啃亲”的却每年买新的。 “西科如花”说,自己一月才2000块,跟老婆加起也才4000,房贷每月1300,幸好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平时就上上网,不然月月光。一到过年,这些亲戚实在是“啃”得自己恼火,自己都穷到买19元一条的裤子,实在挨不住这种“啃”法。有时候忍不住想当面说,但又碍于面子,毕竟都是家里的亲戚,所以想请网友们出出主意。 对此,大多数网友都表示,亲兄弟明算账,该说就得说,你一直不说,人家还以为你年入百万了,面子害死人啊。 白领春节回家尴尬“被相亲” 王燕勤是成都的年轻美女白领,月薪5000元左右,对于她来说,这个春节的关键词就是“相亲”。 王燕勤在读大学时就有一个交往得很好的男友,后来因家庭、工作等多种因素,毕业时分了手。工作后,父母为她的终身大事发了愁。今年春节,亲戚为她准备了两个相亲对象,但见面后都令王燕勤不满意。在接受《华西都市报》的采访时她说,相亲的场面很尴尬,她说的话总共不超过两句。 网友“两泪插刀”26岁,一直单身。过年一回家,亲戚一见面就给他说相亲的事,“招架不住”的他勉强答应了,跟女方先通过QQ交流,并约好在餐厅见面,但一见面就尴尬起来,始终找不到共同话题,一吃完饭两人就散了,之后就一直没联系。 “过年被相亲,无奈、尴尬、无聊,”春节过后,在一个名为“成都剩男剩女”的QQ群上,很多年轻白领“哭诉”自己被相亲的经历。听从父母的安排去相亲,他们最大的感概是“尴尬”。 由收红包转为发红包压岁钱压垮80后 “往年,收红包收到手软;如今,发红包发到崩溃。我们这批80后,快被压岁钱给压垮了!”这是武汉小白领韩凌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的感慨,随即引来许多同事、同学的共鸣。据《楚天金报》报道,遭遇压岁钱这等成长烦恼的“80后”,不为少数。 韩凌现年27岁,尽管参加工作已有5年,因为工作关系,她已经三年没回老家了,这次一回家,发现很多和她年龄相差不大的兄弟姐妹、同学旧友,都扎堆升级当了爸爸妈妈,彼此来往串门时,韩凌不得不硬着头皮大大方方给晚辈们发起红包表示心意。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给少了面子上过不去,经她初步估计,光是发红包,她已经花了六千余元。“上一次回家过春节,长辈们还在给我发红包呢,没想到如今我也成了发红包的长辈了。”韩凌说,发红包发得简直让她直哆嗦。 大年初五刚刚迈进30岁门槛的“80后”李杰,光是千元以上的红包,就发了十个之多,特别是妹妹的儿子,因为其出生时他没赶上回家探望,这次他一次性就包了2800元的大红包。此外,礼品、玩具、衣服等节日礼物也不能少,李杰表示自己看似不菲的年终奖,基本都花销在这上面了。 来自某知名网站春节期间的一项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今年红包行情一路看涨,当中尤以“70后”和“80后”出手更为阔绰,而且,越年轻的越看重红包的“分量”,他们直接将此和面子结合起来 ,“红包的意义,已不是单纯的祝福和喜庆,而是五味杂陈。”而当“80后”们已逐步升级为叔叔阿姨的长辈角色,春节的压岁钱之成长的烦恼,或许从此将成为甜蜜的负担,一年一年就此伴随下去。 上班族被困“节后综合症”专家:分解工作调整节奏 大部分上班族,在长假后面对上班会出现焦虑、倦怠、甚至恐惧的情绪,还会有头疼、食欲不佳、全身乏力等症状。工作时注意力也不集中、效率打折扣等等。针对这些特殊表现,专家们给出了个新名词叫:“节后综合症”。 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城市里的车辆明显增多,在等红灯时可能会发现很多上班族一边开车一边打着哈欠,有的表情凝重,有的目光呆滞。看来,长假过后应对上班,很多人的状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对此,中国广播网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研究室专家洪炜。 洪炜介绍,从生理和医学角度来看,正常的人体有自己的一些生物节律(按照紧张和松驰的节奏),如白天工作比较疲劳,下了班以后就会有一种机能自然放松下来。但是到了重大的节假日、长假,人们可能会很习惯地打乱了这样一种节律,特别像中国的春节,大家可能在一起很高兴,尤其是还有一些习惯在年三十晚上熬夜、包饺子、看春晚,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放假)休息,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很强的负担。 除此之外,春节期间很多人有高强度的娱乐,还有狂欢、去外地旅游,其实强度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都很大。而且放假的时候,换环境也会有些新的“人际冲突”,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可能会探讨很多愉快的事情,但是也有的时候时间长了,人际比较敏感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比如纠缠一些恩怨,也会形成一些压力。 谈到调整的方式,洪炜介绍说,实际上机体有一个自然调节能力,一般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对于有些不适应或者疲劳感,大家不用太在意。要强调的是,开始工作,不要把压力一下加得太满。心理学上叫“时间和压力的管理”,可以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类,一点一点去做。(李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