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样,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农民身上,只不过这一次伴随着文件的出炉,又多了一种说法:鼓励农民自建住房。这是与家电、汽车下乡相类似的一种促消费方式,意在通过农民建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房地产发展形式。 中央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了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能动摇。经济增长是重中之重,中国的房地产之火已经向农村延展。 农民自建房,就是要让农民在村里的宅基地上建设自住性用房。从眼前看,确实可以拉动建材、水泥、钢筋等产业的振兴,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去衡量,这一举措如何更好地实施值得深入考量。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只有百分之四十,这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与我国人均GDP的水平不相匹配,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三十年内,农民将陆续离开农村,走到城市,农村人口减少甚至空巢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此时却要鼓励他们在宅基地上建房,倘若单纯将“建材下乡”当作扩大内需的手段,这一决策则未免过于功利。 在农村,原有的宅基地基本已经满足了现有农民的住房需求,“住”并不是农民的首要目标。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坚定的推进城市化,使大部分农民脱离农村进入城市,让剩下的农民搞规模化、产业化种养殖,农民的收入才可能有根本的提高。否则,维持一家几亩地的现状,不改变保持落后、分散的生产方式,农村问题很难解决。 当务之急,政府应该积极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政策上、经济上都应该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措施,比如对自愿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农民进城予以经济补贴、帮助就业等。 但是,目前城市里的房地产价格成为阻碍农民进城的一座大山。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进入二三线城市定居,并从户籍制度上予以松动。然而,城市里的高房价让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为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远远脱离建筑成本,有很多资本炒作的因素在里面,这是绝大部分农民承受不了的。 房地产大亨任志强近日来到青岛,不仅抛出青岛房价有快涨趋势的言论,还勾画出一个大青岛的框架,并认为大青岛的房价应该在平均5000元上下。就以5000元为例,这样算起来,购买一套小户型的商品房的总价也在30万元左右,有多少农民能买得起? 农民如不能进城,不仅意味着农村的生产方式很难突破,农民收入很难提高,同样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例过低,这与消费群体和从事服务业人力不足都有关系,而目前住在农村的8亿农民,就是未来参与服务业、拉动服务业的潜在群体,只有让他们进入城市,收入提高,才会有力的改变目前这一格局。 半是蜜糖半是伤。目前的中国房地产让许多人实现了暴富的目标,也让普通百姓耗尽了一生的心血,更有众多农民在旁边隔岸观火。但愿火焰不要伤到他们。(宇文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