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20岁少女查出白血病后消失,谁能找到她?

1
青岛新闻网 2010-01-29 13:24:00 青岛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中午上论坛闲逛,偶然看到《莱西20岁花季女孩确诊白血病后消失千万别放弃治疗啊》这样一篇帖子,心中无比沉重。

    说是帖子,其实是网友转载报纸的一条新闻,文中说莱西一位父亲带着20岁的女儿到东部市立医院查病,在得知女儿得了白血病之后,父亲连检查报告也没拿,头也不回拉着女儿拉开了医院。在这里,我很能理解那位看似冷酷父亲的心情,他怎么可能平白无故放弃女儿的治疗,或者说生命呢?他在走出医院的同时,内心一定是肝肠寸断的。

    可是,对普通百姓来说,“白血病”三个字实在是太沉重了,这位父亲承担不起。在他眼中,白血病就意味着女儿的死亡,因为他根本没有勇气,更没有金钱来应对这三个字。他只能选择离开。

    对于莱西,我有特别的感情。06年刚毕业的时候,我在莱西有过4个月的实习经历,在那里经历了一些事,也比较了解当地的情况。莱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农业人口比例非常高,但是农民的收入很低。

    那年刚到莱西不久,我就采访了一件事情。一个20岁的小伙子考上了中央美院,开学需要1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可是他的家庭实在承受不了这笔费用。我去过那个与自己属同龄人的小伙子的家,对那个村子印象很深,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新房子,村子周边的道路也尘土飞扬,虽然正值夏日,但是整个色调都是灰色的。小伙子的家绝对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石头砌成的屋子光线很差,屋里只有正中央一张桌子,几乎没有发现一件可以与时代挂上钩的家用品。小伙子的父亲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母亲一看就是体弱多病之人,家里有几亩地,种的山楂和芋头,年收入只有四千元左右(还要赶上收成好,价格高的年头)。最后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资助了小伙子5千块钱学费,当我把钱递到父亲手里的时候,我明显能感觉到他的颤抖,淳朴的人也不会说声谢谢,只是一个劲的留我们在家里吃中午饭,我们没有留下。

    虽然当时我们做成了一件好事,可是心理却并没有多少成就感。因为在当地,不知道还有多少类似的家庭,类似的情况出现,他们很可能得不到帮助,有谁知道他们该怎么办呢?

    而反差明显的是莱西官场的腐败作风。莱西市内大约有十家左右比较上档次的酒店(现在可能更多了),每到中午和晚上,酒店门口无一例外停满了黑色的小车,酒店内酒肉无忌,推杯换盏,其中当地公务人员的比例非常高。记得快要离开莱西的时候,参加了当地两个局长的中午饭,其实那端饭上并没有什么公事要谈,只是两个已经是老朋友的局长在谈天说地,顺便叫上几个记者作陪,其中一个局长做东(自然不是花自己的钱)。说实话,那是迄今为止我吃过的最奢侈的一顿饭(居然是在莱西),当地最拿手的美味几乎一样也不少。当时自己边吃边想,这顿花费超千元的饭也许足够一个贫困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最后离开的时候,桌子上的东西剩了一大半。

    想起这些,对那位白血病女孩一家的遭遇也就感同身受了。

    在跟帖中,不少网友抱怨甚至质疑我们的医疗救助体系,是的,我们的医疗救助体系覆盖面还远远不够,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达不到医疗全覆盖的程度。可我想说的是,我们本应该做得更好,也有能力做得更好。

    且不说我们有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那里放着,也不用考虑地方政府近几年疯狂卖地的所得,单是依靠政府正常的财政收入就应该做得更好。我们的党和政府仅仅公车一项支出就达到2000亿,不少地方局级领导都有专车,有的一人有两辆公车,一辆车一年的费用就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另外公车私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如果我们的政府能从类似于这样的支出中省出一小部分,对白血病这样的特殊病重,完全可以做到全覆盖(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政府有能力埋单。

    可是我们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位父亲带着花季的女儿走了。也许社会可以用爱心呼唤他们回来,但是我们能让所有有这样遭遇的人回来吗?当白血病这样的病例一再冲击人们的视线时,我们还有多少爱心可以透支?(任俊峰)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达翁建材装修开小差 推拉门"摸黑"装成三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