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辽宁大力治理“小金库”纪实

1
青岛新闻网 2010-01-27 15:30:31 上海市纪委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自查“小金库”户数达25460户,按要求自查覆盖面达100%;自查发现违纪单位232户、“小金库”277个,涉及金额5302万元。

    有关部门通过重点检查,又发现196户单位涉及“小金库”222个,全部按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理。

    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一批治理“小金库”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全省已初步建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记者日前从辽宁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该省高度重视“小金库”治理工作,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治理工作从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积极部署广泛发动

    中央部署开展治理“小金库”工作后,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及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关于辽宁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靠前指挥下,由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直接参战的一场围剿“小金库”的战役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打响。

    全省“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邀请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参加;有关部门采取发布公告、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确保社会各界在第一时间了解“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义、内容、范围、重点和政策。“主动宣传报道全省治理‘小金库’工作,旨在广泛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从而使‘小金库’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辽宁省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纪委常委王雅娴如是说。

    据统计,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保障奖励措施以来,辽宁省自查自纠阶段共接到涉及“小金库”的举报104件次,其中实名举报49件次。

    结合实际整体推进

    据辽宁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省紧密结合本省实际,通过“四个统一”确保治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是统一协调机制。为落实治理“小金库”的工作责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辽宁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涵盖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几种例会制度。各市和省直机关分别都建立起分工明确、运转顺畅、配合有力的专项治理协调机制。二是统一检查机制。明确重点检查工作由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审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三是统一监督检查重点。明确重点检查单位为执收、执罚权相对集中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隶属关系的部门和单位,以前检查中发现存在“小金库”、有群众举报以及自查自纠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部门和单位。四是统一重点检查工作要求。统一明确“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的时间分界线;统一驻点检查公告格式,统一检查政策。

    纠建并举标本兼治

    方法有效、措施有力,是辽宁省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一大亮点。

    沈阳市采取现场巡查、会议督导等方式推动自查自纠工作;大连市规定凡自查自纠零申报单位,均由单位领导签署未设立“小金库”承诺书;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把清查“小金库”作为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委托3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局属26个行政事业单位和经营单位全面进行检查;省委党校抽调骨干财务人员,统一对学校各账户进行地毯式检查;中小企业厅将自查自纠结果在全厅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辽宁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两次组织交流了全省各地治理“小金库”工作经验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重点检查阶段工作启动后,省直和14个市共组织财政、审计和纪委等部门工作人员将近1500人,对4882个单位陆续开展重点检查。

    通过几个月的集中整治,面对治理“小金库”所取得的成效和尚需加以改正的问题,辽宁省紧密围绕深化财政改革、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加大违规违纪处罚处理力度、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批新的规章制度,同时对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加以完善,目前初步形成了一个将“小金库”治理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密结合、与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紧密结合、与加强经济监督紧密结合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该省还将召开全省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研讨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和高效运行进行探讨。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海南检查惩防体系建设与责任制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