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零零玖之十大汉字 【缘起】 方块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 万万千千的方块字,组词、连句子、成文章,写就一年年的新闻。 2009年度汉字评选,“被”字一枝独秀;十大汉字,字字后面都藏着新闻的影子;还有热词、句子…… 于是,有了“字”、“词”、“句”这三个版的专题;于是,读懂它们便是读懂2009的风云。 01被 得票 2009,“被”就像冬天的取暖用品无处不在。 有人发现“被G2”,也有人惊奇“被中奖”;有人不爽“被代表”,有人反感“被就业”……“被什么”成了一种万能句式。2009年,文字走入“被时代”。 我们常常被“被”。“被”成为年度汉字的主角,代表了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大众主体精神的归位。“被”和其他汉字的魔法组合,颠覆了汉语的语法逻辑,恰恰契合了现实生活的非逻辑建构。 “被”是一种姿态,却又暗藏着翻转姿态的动机;“被”是一种语态,却又潜伏着修正语态的图谋。“被”是为了翻“被”,“被”是为了不“被”;“被”是因为“被折腾”,“被”是为了“不折腾”…… 2009年,我们招来许多“被”;2010年,我们希冀送走所有“被”———莫回头,直至永远…… 02庆 得票7.23% 2009年的中国,庆典不断。 新中国六十华诞、澳门回归10周年庆典,为重中之重。这一年,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似乎还有:中国“大国崛起”,成为世界话题;中国模式,成为世界焦点;中华民族复兴面临重大机遇,中华文明复苏出现良好势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相比2008,是年,风调雨顺。 2009年,温家宝总理公开表示不赞成“中美两国集团(G2)”的提法。幸好,我们还有“盛世危言”。 03蜗 得票7.18% 2009年,一部名为《蜗居》的国产电视连续剧折磨着许多中国人,因为它述说了当下中国最敏感的事情之一:买房。 房价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中的焦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名言在如今被有些人认为是不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理想主义者话语。而批评中国房价疯涨的人则认为:住房问题,从来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04哥 得票5.97% 网络语言中的典型草根式表达,却难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成了自称,透露出浅浅的自矜和淡淡的忧伤。有时,它甚至不成为称谓,由其挈领的句子也不表达意义,只宣泄情感。 “哥”随着时代发展而虚词化,似乎进一步显示出人们对特定称谓所代表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意味。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 05机 得票5.52% 2009年,中国和世界化危为机。 这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我们沉着冷静;出现转机时我们如履薄冰;危机转化成机遇时我们大刀阔斧。 这一年惊心动魄,也振奋人心———每一次危机都是转机。从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奋力迎击承担责任,我们或可知道;从群体事件处理手法的改变,我们或可知道。每一次转危为机,每一次化挑战为机遇,都是自我完善能力在生长。 个人的际遇何尝不是如此?只是在今天,我们与大时代更加休戚与共,更加感同身受。 06烎 得票4.51% 2009年,中国人乐观、积极、向上;2009年,中国人斗志昂扬,奋发图强。 中国人开始自信起来,国人的乐观指数全球罕见。大国国民心态,必有理性、谦和、包容、自信之部分;理性而不固执,谦和而坚守立场,包容而有原则,自信而不骄纵。 “烎”字风行只是一个开始,但“开火”的组合方式,还是让人感觉到隐隐约约的火药味。不温不火才是一个真正稳定的、理想的心理状态。 07爱 得票4.22%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我们依然通过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救赎灵魂。大爱无疆,2009这一年,爱沐浴着我们。 这一年,扶老奶奶过马路成为人们可能招惹麻烦的行为,拾金不昧成为具有极高风险的行为。此时此刻,爱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制度问题。 到底为什么,我们可能不敢付出我们的爱?到底为什么,我们可能失去了对方的爱?2009年,爱也考验着我们、拷问着我们。 08牛 得票4.15% 牛年很牛,“牛”字风行。 从另一角度来看,语言创造之美,被“史上最牛”之类的组合扫荡无存。 表达简单化了,其中也透露出被夸大的因素。叙述同质化了,其中也沉淀了语言的停滞。 “史上最牛团长夫人”、“最牛官腔”、“成都最牛女司机”、“最牛辞职信”、“最牛公务员”……标题似乎抓了眼球,却是少了牛的本意。点开浏览,没有考究,最后只是人云亦云。 往后看到牛字,未必是真的牛。 09醉 得票3.56% 2009年严打醉驾、酒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执法之严,有目共睹。 醉驾、酒驾行为大为减少。醉驾容易酿成严重悲剧,刹那之间事关百姓生死,对此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均十分清醒。 读者多有推荐“醉”字,透露出老百姓对此项政策执行的雷厉风行印象深刻,多有褒奖;亦传达出对其他领域执法也能效法严打醉驾的热切期盼。民生无小事,这当是最清醒的认识。 10具 得票2.90% 最是人生如戏,连汉字都带上了面具,化起了浓妆,款款道出这人生的五味杂陈。“悲剧”成了“杯具”,“喜剧”成了“洗具”。这是否传达出:悲剧来临时表达出的喜剧精神,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而深沉的悲哀里则潜藏着人性的丰满与单纯? 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具”,真正是一种无意识表达?又到底有多少“具”,只是一种文字游戏?我们的周围,不仅仅是“杯具”和“洗具”,更多的是“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