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像小强那样顽强活下去 青岛蚁族生存状况调查

1
青岛新闻网 2009-12-16 15:05:45 齐鲁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租住在海游路小区的几名“青蚁”下班后在蜗居打牌。

程龙的蜗居。

一名租房而居的女大学生整理自己的床铺。
 

    文/本报记者 赵郁 刘玉彩 片/本报记者 杨宁

    继农民、 农民工、 下岗工人之后,“ 蚁族” — — 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出现在中国的又一弱势群体。 在青岛,同样大量存在这样 一个高学历低收入聚居群体(简称为“青蚁”),高昂的房价逼迫“

青蚁”只能合租聚居于狭小的居住空间。他们来自自农村或中小城市,受过高等教育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尽管生活有点窘迫,他们还是积极地生活,为在这个城市寻找一个“安身之之地”而奋斗。

    一室一厅挤了7个男生

    “晚上我睡单人床,同学下夜班回来白天再睡。没办法,为了省房租,只能挤着住。”在台北路小区二单元,程龙无奈地告诉记者,从7月份毕业,工作了四个月,几乎没剩什么钱,而且工作也不是很顺利。他们七个人都是青大的学生,毕业后一起租住了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不足60平方米,平均一个人一个月300块钱左右。

    记者来到程龙的租住处看到,这个一室一厅的房子里只能摆下四张床,卧室和客厅里各两张,程龙和另外三个同学睡卧室,由于卧室其中一张床是单人床,双人床挤两个人,他和另外一个上夜班的同学轮流睡单人床。客厅里,只能摆下两个单人床,其中一个同学还要打地铺。“晚上吃完饭,把桌子收起来后,我就有空间打地铺了。”程龙的舍友小赵告诉记者,夏天,他一直在客厅打地铺睡,因此肠胃受凉,得了急性肠炎。冬天更冷,所以他们就挤着住,尽量减少打地铺。

    据调查,像程龙这样群聚的青蚁族租住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首先是高校周边,多是毕业于高校,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但是租金一般不低,如青大一路附近的海军大院、亚麦山城等单间的租金基本在700元——1200元左右;其次是老城区,主要集中在市北区和四方区的老城区内,由于年代久些,房屋租金较低,单间租金在350元左右,套房租金在1300元左右;第三是大学生公寓,主要是床位出租,房租可以月付,租住的多是毕业不久工作未定的学生,如海尔路和山东路人才市场附近的大学生公寓,房屋面积20平方米以下,单间每人600元左右,四人间每人每月240元左右。

    记者采访发现,眼下除了一些工厂和地处偏远的公司外,绝大部分公司都不为员工提供住宿。买房贵,租房也不便宜,对于越来越多选择在青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有房安身”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信用卡救急领到工资赶紧还款

    “ 一个月工资一大半都是付房租,现在租金一般都要求一次性付完三个月以上,所以交房租时现金不够只能透支信用卡了。”住在上杭路一小区的李琳说,她一个月工资一千块钱左右,其中一半多用来交房租,前几天房东又催交明年上半年的房租,总共9000多元,自己手里没有这么多的积蓄,又不好伸手向家里要,只能从信用卡里取现凑房租。

    “信用卡是个好东西,没有它估计我们能饿死。”李琳说,和她一起租住的几名女同学每人都有两三张信用卡,不仅交房租透支信用卡,其他一些生活急需资金也是通过信用卡来取现。他们每个人信用卡里欠款起码上万元,这个数目已经是他们近一年的工资了。而像李琳她们一样,很多“青蚁”手中都握有几张信用卡,每个月几乎都是领了工资就赶紧去银行还款,之后又眼巴巴地盼望着下个月工资赶快发。

    李琳给记者计算了一下她们的最低生活开支,每月房租至少300元(一般不够),吃喝350元,交通费100元,话费50元(比较节俭),生活用品100元,其他娱乐、交际费等暂且不计,一个月的基本开销也得900元,而事实上大部分“青蚁”的工资在2000元以下。所以,大多数“青蚁”多张信用卡周转着用以解燃眉之急,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手记】

    这群心怀梦想的“蚁族”

    □本报记者 赵郁

    9日下午,在程龙的“蜗居”,推开门,一股酒气扑鼻而来。客厅里乱糟糟的,地板上一片狼藉。当日上午,程龙他们刚给一名应征入伍、大学时的哥们饯行。

    这套一室一厅的蜗居挤了7个男生,程龙则和另一同学轮流睡钢丝铁床,“我这个同学在网吧当夜班网管,晚上我睡这张铁床,他早上下夜班回来再睡。我们就像‘小强’一样,打不死,活得很顽强。”指着地板上爬来爬去的蟑螂,程龙这样说。

    这就是“蚁族”们的典型生活,渺小如微尘,却不肯服输。程龙的书桌上放着一本《牛津英汉词典》和一些军事知识方面的书籍,书桌上方的墙壁,贴着“奋斗”两字,对面的墙壁,贴着“信心”两字。

    程龙的初步打算是能在这里混得出人头地,至少要有房有车。至于梦想,他最想成为军人,但因为眼睛近视,今年入伍体检时被刷下,所以他现在一边打工,一边在研究计算机技术,想凭借高超的计算机技术被军队特招进去。谈起入伍,程龙就滔滔不绝地谈国际局势、谈军事动向、谈战斗机……

    这个有梦想的年轻人!记者采访中,不乏碰到这样的“蚁族”。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的在拉保险,有的在小广告公司打工,有的推销电子产品……卑微的工作,可怜的工资,甚至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但即便这样,他们还是很乐观,即便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依然要每天不辞辛苦地奔波。他们像“小强”一样顽强,以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向社会说,“穷二代”也能通过自身的奋斗,立足社会。

    其实,人生的底色,本来就该包括艰辛。

    毕业一年多工作换了七八个

    姚帅,24岁,来自临沂的一个乡村,从大学毕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几乎是投简历、面试、上班、辞职、再投简历……用他的话说,“工作不稳定,工资也不高,只能不停地换。”

    姚帅的第一份工作是今年6月毕业后在一家银行推销信用卡,每天上班就是在台东步行街上找客户,不管风吹日晒,整天不停地走路,“不到一个月,我的脚底板磨得都是水泡,疼得要命。”姚帅说,他每天早上7点就起床上班,晚上10点才下班,下午两点多吃顿饭,晚上10点多回住处再吃晚饭。一个月工资最多拿到三千多,但是每天必须至少签出去10张信用卡,而且压力很大,完不成任务也就挣几百块钱。姚帅说,他干了一个月就累得撑不住了,辞职不干了。后来他又做过保险、电话销售、保安等不下七八个工作,要么不稳定,要么工资太低。现在他找了一份低薪但轻松的工作,同时复习考公务员,以寻求一个稳定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像姚帅这样频繁换工作的“青蚁”不少,甚至有人毕业不到半年就换了十多个工作。他们主要从事保险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几乎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身兼数职为求青岛一间房

    “ 仅靠固定工资一年 也就挣够买一平方米房子的钱,所以必须要有其他收入。”从河北农村考上中国海洋大学的章达说,他目前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每月工资1200元,工作之余不断兼职,还在学校开了一家书店。

    “即使在这里混不上一张床,也不能随便就回老家了。”毕业于青岛大学、同样来自农村的胡杰说,不论在家乡人眼里,还是父母眼里,既然从农村老家考到大城市上大学,就是走出来了,就不该再回老家。因此,他在工作之余找兼职做家教赚钱,不过是为了实现立足青岛的目标。

    和章达、胡杰一样,这些独自在城市里打拼的“青蚁”,大多数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青岛的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习惯了大城市的他们不想再回到小县城生活。而在其父母看来,能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定居,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因而为了能在青岛立足,“青蚁”们往往在相对固定的工作之余身兼数职,一切只是为了尽快立足。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上清路摆锥形帽挡住右拐车 效果好将改为护栏
下一篇:劳动课学生寒风中掏粪 平度一学校做法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