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局长赵广忠做客“民生在线”与网友交流 青岛新闻网12月8日讯 12月7日,青岛市气象局局长赵广忠做客“民生在线”栏目,就市民们关心的冬季气象服务、防雷减灾、气象灾害防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与7200余名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遭遇暖冬 “大雪”节气无大雪 7日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但市区最高气温仍在8℃以上,赵广忠局长在网谈中透漏,由于青岛的气候 近些年来,岛城气候总的趋势是冬季气温偏暖,而今年冬季气温也比常年正常偏高,偏暖的程度比去年同期减弱,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隆冬1月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和低温过程。因此,仍然需要防范强降温引发的降雪、道路积冰等对我们生产生活有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然而今明两天由于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交汇,带来降水,不过气温没有什么变化。 畅谈2012 解析岛城大雾天 最近,一部灾难片《2012》使人们对世界末日产生恐惧,赵广忠局长告诉网友,《2012》、《后天》等表现地球灾难性的电影,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现在气候变化全世界都很关注,也引起了艺术家的关注,电影艺术家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提醒身边的人们要关注自然灾害。现在的科学研究中未发现出现2012那样突发性的全球灾难的迹象,但是局部地区的灾害(暴雨、台风、冰雹等)、以及慢慢发生的灾害(干旱等)却已经频频出现在我们身边。 2012实际是要警醒人们关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保护气候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岛城近期的大雾天气也是广大市民共同关注问题。赵广忠局长介绍说,青岛是全国雾日最多的地方之一,市区年均雾日数达五十多天,今年12月1日我市出现了今年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雾,而且影响较大,全国自11月21日以来大部分地区出现了3-5天或是6-8天大雾,岛城11月也出现了4次大雾。据统计秋冬季大雾近些年有偏多的趋势,这与气候变暖有关,冬季气温偏高,在冷空气的间隙,地面辐射降温易形成雾。由于青岛的雾主要是来自于海洋的平流雾,所以雾本身是洁净的,只要加强社会管理,因雾而形成的污染会较小,但是雾对交通影响很大。 关注农业 岛城需“补水” 山东是农业大省,在谈到气象与农业的关系时,赵广忠局长透漏,目前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12121电话及乡镇气象协管员等手段向政府、广大农民朋友和专业用户提供短期、中长期气象预报,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充分利用多普勒雷达等现代化装备,加强了台风、大风、强对流性等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短时和临近预报和服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防止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季节和旱涝阶段,组织人员进行土壤墒情的观测和编制雨情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编制旬月简报评估和预测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利用有利的天气形势,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消雹作业。 据悉,2009年青岛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近200门次,增加降水约9000万吨。赵广忠局长介绍说,青岛虽然是海滨城市,但却严重缺水,青岛的年降水量仅为662毫米,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37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9%,而根据国际标准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为此,青岛全市已设立了50多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使用高炮、火箭和地面燃烧炉等装备,常年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防雷减灾 部门联动信息共享 青岛是一个雷电灾害频发的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20至30天,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至关重要。赵广忠局长在与网友交流时谈到,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屏蔽、合理布线等,防雷装置可以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但并不能杜绝灾害的发生,避雷针和避雷带只是直击雷防护中用于接闪的部分,不能仅根据安装了避雷针和避雷带就判断该建筑物能有效的防御雷电侵袭。因此雷雨天气,市民最好切断家中电源。 在谈到青岛的灾害性天气防御问题时,赵广忠局长说,目前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正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信息能够快捷的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根据政府的要求和各自的职责及时部署防灾减灾措施。全面提高青岛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各部门按照“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预防为主、服务公众”的原则,建立应急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积极组织和指导社会公众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适时进行灾情调查与信息反馈。(青岛新闻网记者 董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