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男同性恋酒吧,“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宣传防治艾滋病知识。 媒体报道令志愿服务者身处尴尬境地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京报》等媒体以 《卫生局出资建男同性恋酒吧》为题,报道了大理“男同”酒吧将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正式开业的消息后,大理“男同”酒吧迅速成了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在昨日,所有志愿服务者从酒吧撤离,刚刚开始试营业的酒吧在众人的关注中“流产”。
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大理男同性恋酒吧后,张建波医生接到了国内100多个媒体要求联系采访的电话。11月30日一早,张建波医生就被相关部门请走,限制接触媒体,书面交待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经过。而媒体报道的“市卫生局出资12万元,将于12月1日正式开张”的男同性恋酒吧,也撤除了全体在酒吧内从事艾滋病志愿服务的工作人员,关门歇业,不允许任何志愿服务者再向外界透露酒吧地址。 张建波医生手下的数十名艾滋病志愿服务工作者,也因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被无形中打上了“男同”的标签。亲戚朋友们热嘲冷讽,隔壁邻居避而远之,平时工作上打交道的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在看他们,正常的生活都不能保证。一名志愿服务者悄悄向记者透露,就连一直被社会公认的、从事MSM(男性性接触人群)人群艾滋病志愿服务工作多年的“大理好朋友工作组”也被贴上了“男同”的标签。“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时,参与了我们从事MSM人群艾滋病志愿服务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在发稿的时候,却没有给我们看过,也没有征得被报道者的同意。”新近成立的“大理市艾滋病健康促进会”也难逃此厄运。“等问题解决了,我已经不愿意再从事艾滋病志愿服务工作。”该名志愿服务者说。 央视报道中提到的一些男同性恋者,也全部被贴上了标签,公诸于世,处于“老鼠过街”的局面。这些人当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与女性组成了家庭的,身份暴露后,已经有家庭在闹离婚。“大理好朋友工作组”的创始人张建波医生,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最受关注的新闻人物。好朋友工作组里的一些志愿服务者,已经开始闭门谢客,不愿再出来抛头露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