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蔡女士又来到婚姻登记处。关爱婚姻驿站的工作人员在工作间隙陪她聊天。 73岁的老人和老伴怄气,十年里不跟老太太说话。在他的影响下,孙女也不理奶奶。孤单的老太“快要憋死了”,到市北婚姻登记处申请离婚。一番劝解下,两位老人被暂时劝回家。老太却在这场离婚风波中找到了倾诉窗口,连续一周时间,她天天去婚姻登记处等着和工作人员聊天。 老两口十年不说话 上周一,73岁的 陈梅查看两人结婚证,发现他们是原配夫妻。相互扶持走过50多年,为什么突然要离婚?蔡女士说,因为老伴十年来跟她怄气,不搭理她。“在家里我剥个桔子给他,他摆摆手,那意思就是不吃。他要出门,穿上衣服就走,不告诉我去哪里,我说什么他都是点头、摆手,连话都懒得说。” “她说得不对,明明是她文化素质低,骂人。”杜先生辩解。“你终于说话了!”蔡女士抢白他。 家庭纠纷错综复杂 陈梅了解到,两人老家河套,年轻时候,杜先生进城工作,蔡女士在家拉扯两个孩子。后来大儿子留在村里结婚生子,小儿子跟着父亲进城。“那时候兴顶替工作,为了把大儿弄进城,他爸就把工作让给大儿,大儿全家改成城市户口,但是单位说了,给他工作的前提是不再分房子。” 大儿子进城后一直住在老人西镇的房子里。后来遇上拆迁,大儿子不肯搬走,老人又着急要速迁费,一冲动给儿子来了个强迁。蔡女士说自那以后,大儿子就跟他们不再来往了。现在儿子住在哪里,他们都不知道。 拆迁的房子面积不小,蔡女士的意思是要套一和套二两处房,她和老伴住小的,把大的给小儿子一家。杜先生不同意,他说房子早晚是孩子的,不如要个套三房大家住在一起。就为了这些琐事,老两口互相指责。“他嫌我没文化,他哪知道老的和小的住一块儿容易有矛盾。后来他慢慢就不跟我说话了,我从小看大的小孙女也不叫我了。” 一周天天来倾诉 陈梅把两人劝了三个小时,老两口决定回去再冷静冷静。杜先生甩手阔步走出调解室,蔡女士蹒跚地穿外衣、戴围巾、找拐杖,等她收拾停当,老伴早就没了影。她说已经习惯了,老头就是这个态度。见老人行动不便,陈梅给老人钱让她打车回家,蔡女士坚决不要,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上了603路公交车。 老人走后,陈梅给老人的小儿子打电话,说他的母亲刚上车,要他去接站,顺便和小儿子聊起老人的事情,劝说他要体谅老人。周二登记处刚开门,蔡女士就已经等在门外了,她跟陈梅说想来说说话,在家里要憋疯了。陈梅把她领进办公室,工作间隙聊上几句,午饭时间老人就跟着工作人员吃饭。“我们忙起来顾不上她,断断续续地拉家常,就这样老人也很满足,说在这里一天说的话比在家里一个月说的都多。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老人都准时出现在登记处,一坐就是大半天,只要见工作人员有空,她就拉住对方说话。她高兴地问陈梅是不是“教育”过小儿子了,说家里人对她的态度有改观。(记者 赵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