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日前公布了39所中学获得“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并对其校长姓名进行公示。据悉,在资质申请环节中,北大收到全国400余所中学的申请,经该校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39所中学获得推荐资质。(中新社11月16日) 对于北大首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之先河,笔者总体上持赞同意见——着眼于现行高招体制积弊丛生的现实,改革总比不 纵观北大确定的39所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名单,绝大多数集中于大中城市,大多数是全国或省级重点中学,其中27所中学位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却没有一所真正来自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中学。这意味着,农村学生几乎不可能获得推荐机会,不可能享受降低30分录取的优惠。换言之,获得推荐从而享受降分优惠,成了城市学生的一种“特权”,而中学校长推荐制,有意无意地构成了对农村学生的歧视。 众所周知,目前名牌高校里城市学生的比例高达约80%,农村学生的比例约为20%,两者相差巨大。这个问题,为国家总理温家宝所关注、所忧虑。而中学校长推荐制不仅没有致力于缩小这种差距,反而在客观上拉大这种差距、加剧城乡教育不公,这是让人遗憾的,并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及此项改革的正当性和公信力。 在笔者看来,单纯从办学条件、生源质量角度确定推荐资质,将推荐目标锁定于城市学生,相当于一种“嫌贫爱富”思维;如果换个角度来衡量,我们也许会发现,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应该获得推荐机会:一方面,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差,农村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少,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已经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为了弥补这种不公平,高考招生改革应当努力向农村学生倾斜、向落后地区倾斜,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对于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也要辩证地看待,不能单纯以城里人的标准去衡量农村学生的素质,正如北大校长周其凤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所言,学生的素质要全面考量,“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更知道尊重别人,更能吃苦,更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周校长话说得非常漂亮,但在实施中学校长推荐制的具体实践中,为何言行不一致呢? 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同样是农民们的北大、农村学生的北大,北大的招生改革没有理由“嫌贫爱富”,不该将农村学生排除在中学校长推荐制之外。同时,北大是中国一流名牌学府,其改革思路和价值取向具有某种“风向标”的意味,因此,北大应该带头致力于消除城乡教育不公,带头实践“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笔者希望,中学校长推荐制能在人们的批评声中不断加以修正,逐渐趋于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为高考招生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
上一篇:北大自主招生与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