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带领即发走向辉煌的掌舵人 2009年9月25日,由青岛市总工会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劳模协会、青岛新闻网承办的“青岛骄傲——我们与共和国同行”劳模代表座谈会在黄海饭店举行,张瑞敏、汪海、常德传等18名全国劳模应邀出席。在共和国60华诞到来之际,青岛新闻网推出“青岛骄傲”系列报道,追寻这些劳模不平凡的足迹,折射青岛发展和共和国成长的光辉历史。本期推出 从一个1955年即墨县城一个制发小厂,发展到目前已拥有万余名职工、30多个内外资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全国最大的针织品、发制品生产出口基地,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传奇,而在这诸多辉煌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女人,那就是他们的董事长陈玉兰。 陈玉兰,即发集团的掌舵人,风雨54载,将一个偏僻农村的合作社打造成了一个发制品、针织品的全球制造基地。 面前的她操着地道的即墨方言,一脸谦和亲切的笑容,这是年过六旬的陈玉兰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身为董事长,衣着打扮却和邻家老太太没什么区别,很难联想到她和一个有着26亿元资产 、名声赫赫的民企有何关系,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女人,用自己的执着带领着即发扛起了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发制品、针织服装行业的大旗,使即发成为全国最大的发制品、针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 1980年10月,陈玉兰赴京争取劳保手套产品出口配额时留影。 1955年建成的即发梁家疃档发社原址
14岁参加工作 她有《苦菜花》“情结” 在陈玉兰的眼里,即发是她今生最难割舍的情怀。1955年,14岁参加工作的陈玉兰,1963年开始就和即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5年14岁参加工作的陈玉兰,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冯德英在1958年1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苦菜花》。1958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一个工作了4年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了,《苦菜花》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那艰苦的岁月中伴随她成长。 现在,做了董事长的陈玉兰,对少年的一些片段还是记忆犹新。没有现在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然而这一切都不影响一个倔强好强、渴望上进的女孩子的求知欲望。劳累了一天的小玉兰,最大的奢望就是趴在床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手捧着《苦菜花》一字一句地咀嚼书中的每个片段,吸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直到现在,书中鲜活的形象如母亲、娟子、德强等一直活在她的心间。用陈玉兰的话说,她有《苦菜花》“情结”,这本书像一座灯塔,让她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始终坚定地带着即发人按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1961年建成的即发集团段村档发社原址 1981年,陈玉兰(前二排左五)与即发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