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自己说:进大学以前,他是一个不完全意义上的好学生。
初中时,他拿过全校第一;高中时,班主任评价:“活动能力很强,学习不错。”
偶然也有惊人之举,比如打过几次架,半夜翻墙去网吧。他的高中女友张依然(化名)觉得这都很正常,“男生都那样,他只是更张扬一点,傲一点,大胆一点而已”。
但是听说这个曾给自己写
过几首诗的男生裸奔,她觉得“有点疯狂”。
他的兄弟说:在大学,他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差生。
读到大三,总共59门课,他35门课没有通过,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他已经很难毕业。
据说,大一那年在几乎没上过课的情况下,他花了4个小时翻了一下《进出口贸易实务》,结果通过了考试,自此对大学考试彻底失去信心。大学后两年,他基本没进过教室。
据说,他曾经被辅导员钦点为班长,后来因为旷课、成绩差、常抽烟,引咎辞职。同学反映,他工作方式简单直接。
开车送他去大街裸奔的是他的哥们,“他为人直率、豪迈,一般情况下很理性,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又会很感性”。自修课时,他们曾经一起翻墙出去,一路狂奔尖叫,也许只是去喝一碗粥,就会满足地回来。
室友阿海和玉峰对他的裸奔一点都不惊讶,“谁裸奔我都奇怪,就他我不会奇怪。哪怕他真去非洲打工了(大三结束时,胡元华(化名)曾打算去非洲的莫桑比克闯荡)!”
他们对胡元华(化名)的评价:奔放,有思想,不随大流。虽然成绩差了点,但是比谁都像个知识分子。
他寝室的书桌上,放着《卡夫卡悖论集》、《论悲剧的诞生》、《海子诗集》、《人与永恒》等。
他会写诗。半夜,他常常以诗或杂文抒发自己的愤懑。一位同学母亲的同事曾表示,只要他的诗歌达到足够数量,愿意帮他出版。
诗友兼哥们阿森用海子的“以梦为马”形容他,这位通过互赠诗歌认识的朋友评价他的诗歌:“充满了爆发力。”
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女生“猫猫”说,他是“我活了二十多年里,见到的最有浪漫情怀,最理想主义的人”。
有一天,他的辅导员在食堂吃饭时突然想起一句话“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觉得用在胡元华(化名)身上正合适。
他曾劝过胡元华(化名)去上课,却无效,此后大多同他聊人生、聊音乐、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