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省睢宁县召开了改革动员会,改革对象是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长期以来,睢宁县的会议大多冗长沉闷,效率低下,干部讲话中充斥着“套话、废话”。从2008年开始,江苏睢宁发起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拿会议和干部讲话“开刀”。 “套话、废话”,人们统称为“官话”。官话成“套话”,情有可原。 官员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自然有一套“专用”的语言,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官话”。普 官员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官员和官员凑在一起是为了达成具体的工作目标,所以官员说话也不像普通人那样漫无边际,要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这就决定了“官话”不可能很生动。官员又是一个有等级的组织,高一级官员怎么说,往往下一级官员也怎么说,所以官场有“口径”之说——说法不一,“口径”有大有小,上级的意志怎么贯彻执行? 官场之所以套话流行,就在于相当一部分官员,对事业没想法,对群众没感情,对工作怕出错。因为甘于做个庸官,所以没有担当,只好“请示请示”,“研究研究”;因为对群众没感情,所以语言空洞,面目可憎;因为怕出错——你见过套话会出错的吗? 但是,另一方面,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既是社会的管理者,那他就应该接触社会,接触普通民众,接触丰富生动的民间万象,他应该有体会,有自己的感受、感想,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的观察与感受,他应该可以说得很生动。但是,这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官场环境让他必须了解下情才能胜任职务;二是这个官员必须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官员,两个前提缺一不可。 一个官员如果既不深入民间,又没有个性,语言也必然是平庸的,为了应付工作,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就成了废话。一个地方“正确的废话”成风,这个地方的政风很可能是浮夸的;一个只“唯上”,不唯实的环境,最高长官的语言,就是他属下所有官员的语言。在这种地方,有个性、有见地,有事业心的干部肯定感到压抑,庸官才觉得日子很好混。 《南方人物周刊》上的《薄熙来治渝观察》一文中说,薄熙来讲话很口语化,往老百姓的路子上靠。比如,在参加“红色短信”大赛启动仪式上,看到湖南、四川等省市的电信部门也都赶了过来,薄熙来说:“好啊,来了这么多兄弟省份,都是好哥们!” 一句“好哥们”,让有些官员十分惊讶,说“一个如此级别的官员,‘哥们’竟然从他嘴里说出来……”一些地方的官场语言的乏味程度,可以见出官场的惰性。 报道说,前不久,睢宁县发布《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这已是该县发起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开始后,第五次出台相关红头文件了。行政语言,行政行为都是表象,作为革除行政弊端的突破口则可,如果仅仅在语言上、具体行为上动脑筋,“改革”不向纵深发展,效果可能会很有限。 |
上一篇:发专用采访证不如尊重记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