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难舍邻里情一住60年 访中纺大院忆儿时美景

1
青岛新闻网 2009-10-25 07:52:09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这个大院浓缩了岛城纺织业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

    ■住在大院的第一代居民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纺织人才

    两代老邻居重聚“中纺大院”

    昨日,近百名曾经在“中纺大院”嬉笑玩耍的“发小”重新聚首,经过五六十年的沧桑,这些“小皮孩”已经两鬓斑白。据介绍,“中纺大院”曾经是我市纺织行业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的宿舍,当年从全国各地汇集在此的纺织人才,使青岛成为

我国纺织业“上青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名老邻居大院重聚首

    “大勇,你是大勇吧。”上午11时,全总疗养院大院陆续赶来许多满面沧桑的中年人和两鬓斑白的老者,大家见面后先是仔细盯着对方细看一阵,然后一个人会突然喊出对方的小名,随即两人就拥抱在一起。许多七十多岁的老邻居,步履蹒跚、手牵手走进大门。原来,这是嫩江路“中纺大院”老居民的一次邻居聚会,七八十岁的老者是大院最早的居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是在大院出生的第二代。回想起五六十年前的大院往事,老邻居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看着老照片两眼泪汪汪

    有心细的居民提前在家找出儿时同邻居小朋友们的合影,通过电脑打印成展板摆在大厅门口,孩童时可爱的模样,让已经上了年纪的老邻居双眼模糊。“这是咱俩,那时我们都上二年级。”看着泛黄的老照片,老邻居们说起当年淘气往事。“你忘啦,咱们那时……”这句话成了现场最常用的开始语。在一张老照片前,已经61岁的王先生说,这张照片是他和11名小邻居在上初中时照的。虽然大家年龄不同,但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照片上的孩子们都参加了高考,那一年高考,大院考上大学的孩子有五六十人。“我们都应该感谢这个大院。”王先生说,如果不是大院的居民多为知识分子和大院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这批耽误高考的人不可能圆了大学梦。

    中纺大院撑起青岛纺织业

    发起本次邻居聚会的何其锐告诉记者,中纺大院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占领青岛时建起的,最初是日本侵略军海军陆战队的住所。抗战胜利后,成为青岛纺织行业的高级职员宿舍,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来青的纺织专业人员。大院总共有124套住房,220户人家,约一千多人。“可以说青岛的纺织发展史,很大程度上与大院最初的这些居民有关。”何其锐说,新中国成立后,中纺大院的老居民相继成为青岛纺织业的技术、管理骨干。

    滚雪球“串联”百名邻居

    “盛世修史,祖国60年大庆,我们想在这个盛世团聚一下。”何其锐告诉记者,随着大院第二代居民逐渐长大成人,大家相继搬出大院,许多人还远迁到外地和国外工作。一个月前,何其锐和几个常见面的邻居说起邻居聚会一事,几个人一拍即合。因为长时间失去联系,大家就分头通知有联系的邻居,然后再由他们通知各自认识的人。就这样,像滚雪球似的“大串联”,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有近百名老邻居报名参加聚会,有的还专门从威海、天津等地赶回来。记者 赵健鹏 摄影报道

    中纺大院的前世今生

    中纺大院由嫩江路1号、3号和辽北路5号三个大院组成。院内是典型的日式建筑,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编著《青岛》一书时,曾在书中专门介绍了中纺大院的部分房屋设计。据院里老人介绍,最早大院里设有澡塘、茶炉,还安有两处电铃,每天早上六点半响一次,催促人们起床洗漱,七点半又响一次,提醒人们要发班车了。

    院里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以南方人居多,孩子们称邻居长辈为“妈妈”、“伯伯”,前面冠以姓。如“张妈妈”“李伯伯”。大院里南方人跟北方人学蒸馒头,包饺子。北方人跟南方人学做烧卖,包汤圆,孩子们有时因琐事打架,大人们却和睦相处。

    2006年,我市启动“老街旧院”翻修改造工程,中纺大院作为首批试点老院翻修。经过墙体粉刷、房屋维护、路面整修、庭院绿化,老庭院现在已经焕发青春,与周围新建小区融为一体。

    “李妈妈”成聚会明星

    “李妈妈,你还认识我吧。”85岁的王岫之老人在小儿子的搀扶下来到现场,立刻被许多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围住。大家争相上前和老人打招呼,并略带孩子气地让老人猜猜自己是谁。“你是小郭吧,小时候属你最淘气。”满头银发的王岫之老人逐一叫着大家的名字。“是我李妈妈,你看我都是老郭了。”被叫到名的郭先生略带感慨。

    47岁的郭先生告诉记者,“李妈妈”随在纺织业工作的丈夫李先生住进大院,当时在儿童医院当医生,是大院为数不多的医生。入住大院的年轻人先后结婚生子,大院里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家长都会到门口、窗前,冲着王岫之家住的方向喊一声“李妈妈,孩子病了。”因为院子不大,听到喊声的王岫之就会过来给孩子看病。因为有了“李妈妈”,大院的孩子们除非病得很重,一般的头疼脑热都在家里就能治好,很少去医院。郭先生说,看到李妈妈,他仿佛忘记自己51岁的年龄,感觉自己在李妈妈面前仍是可以淘气的孩子。

    居民要出书记录大院故事

    “我们要编印一本书,记录下中纺大院的故事。”何其锐告诉记者,大院居民准备自己编印一本书,书名暂定为《中纺大院的前世今生》。经过商议,书的内容将包括大院居民的老照片、老故事,以及大院中走出去的人的现状。根据规划,老邻居们每家分配两页,上面可登录自家成员的新旧照片和每人想说的话。何其锐说,他们将详细统计老邻居们现在住址和联络方式,在书后印成通讯录,方便大家今后相互联络。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2009年度职称评审启动 工程单位事企分开
下一篇:青岛籍劳工遗属讲述索赔艰辛路:终于讨到说法